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安仁县

安仁县

①南朝陈天嘉中置,属鄱阳郡。治所在今江西余江县(邓埠镇)东北锦江镇。隋开皇九年(589)并入余干县。北宋端拱元年(988)又以安仁场升为安仁县,属饶州。治所仍在今余江县东北锦江镇。元属饶州路。明、清属江西饶州府。1914年因与湖南省安仁县重名,改名余江县。

②唐武德三年(620)置,属邛州。治所即今四川大邑县东南三十里安仁镇。《寰宇记》卷75安仁县:“取仁者安仁之意。”贞观十七年(643)废。咸亨元年(670)复置。元初废入大邑县。

③唐武德四年(621)置,属峰州。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白鹤县南。贞观年间废。

④唐永淳元年(682)置,属党州。治所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八十里。次年为平琴州治。至德二载(757)改为容山县。

⑤北宋乾德三年(965)升安仁场置,属衡州。治所在今湖南安仁县西南。咸平五年(1002)移治今安仁县。元属衡州路。明属衡州府。民国初属湖南衡阳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

⑥北宋乾德三年(965)置,属潍州。治所在今山东昌乐县西北十里。不久改为昌乐县。


(1)古县名。(1)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治今四川省大邑县东南安仁镇。属邛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废。咸亨元年(670年)复置。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又废。(2)唐永淳二年(683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西北。为平琴州治。至德二载(757年)改名容山县。(2)古旧县名。南朝陈天嘉中置,治今江西省余江县锦江镇东南。属鄱阳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入余干县。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复升安仁场置,治今江西省余江县东北锦江镇。属饶州。因与湖南省安仁县重复,1914年改名余江县。(3)今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洣水支流永乐江流域。属郴州市。面积 1461 平方千米。人口39.4万。辖6镇、15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清同治《安仁县志》称得名于《论语》“仁者安仁”之义。五代唐清泰二年(935年)析潭州地置安仁场。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升为县,治今城关镇西南,属衡州。咸平五年(1002年)移治今城关镇。元属衡州路。明清属衡州府。1914年属衡阳道,1922年直属省。1949年属衡阳专区,1952年属湘南行政区。1954年属郴县专区,1960年属郴州专区。1968年属郴州地区,1994年属郴州市。地处湘东山地西南部,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河渠密集,灌溉便利。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主要有稻、甘薯、油菜籽、大豆、花生。森林资源丰富,多松、杉,为湖南省用材林生产基地县,兼产油茶、油桐、乌桕、柑橘、茶叶。矿产有煤、金、铁、锰、石墨、石膏等。工业有水泥、造纸、橡胶、氮肥、纺织、塑料、建材、皮鞋、化工、印刷、陶瓷等厂。交通以公路为主,有耒攸、永安等干线,全县乡镇均通公路。古迹有南宋韩京墓。


猜你喜欢

  • 焦戴镇

    北宋置,属蓝田县。即今陕西蓝田县西南三十里焦岱镇。古镇名。北宋置,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

  • 黑水寺

    即今陕西富县西黑水寺。民国时有县佐驻此。

  • 东乐关

    明置,在今广西桂平县东。《方舆纪要》卷108浔州府桂平县:东乐关“在府城东。又城西有西靖关,城南有南济关,城北有北定关, 皆近郊之卫”。

  • 灰亦儿千户所

    又作灰亦儿等处怯怜口千户所。元至治元年(1321)置,属海西辽东哈思罕等处鹰房诸色人匠怯怜口万户府。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克东县东北金城乡古城村。后废。

  • 范家庄

    ①即今河北辛集市东北十八里范家庄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47束鹿县图: 北有范家庄。②即今河北赵县东三十六里范庄镇。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5赵州图: 东有范家庄。③即今山东泰安市东汶水滨范镇。

  • 盘水镇

    金置,属历城县。即今山东章丘市西龙山镇。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34: “巨合城在 (历城)县东七十五里。汉巨里聚。耿弇讨张步守巨里,即此城也。金为盘水镇。今为龙山镇。”在贵州省普安县中西部、南山坡北

  • 罗阳第一关

    在今浙江泰顺县东洪口乡。《方舆纪要》 卷94泰顺县: 罗阳第一关 “在县东四十里,当洪水、东渡之西,道出瑞安……水陆往来,多出于此”。在今浙江省泰顺县东洪口。明属泰顺县。为水陆往来之交通要道。清废。

  • 法块山

    在今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北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116禄劝州: 法块山 “四面削立,惟东南有一径,可容单骑。旁有裒阿龙山”。

  • 巴中特别市

    1933年2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由巴中县城区析置,曾为川陕省苏维埃政府驻地。治巴中城(今四川巴中市)。1935年3月废。旧市名。川陕苏区设。1933年析巴中县城区置。治巴中城(今四川巴中市巴州镇)。曾为川

  • 防海大塘

    一名钱塘。南朝时海塘名,在今浙江杭州市城区。《水经·渐江水注》 引刘道真《钱唐记》:“防海大塘在县东一里许,郡议曹华信家议立此塘以防海水。”即“防海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