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楚县
元至元二十一年 (1284) 降威州置,为威楚路治。治所即今云南楚雄市。明洪武十五年(1382) 改楚雄县。
古县名。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降威州置,治今云南省楚雄市。属威楚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为楚雄县。
元至元二十一年 (1284) 降威州置,为威楚路治。治所即今云南楚雄市。明洪武十五年(1382) 改楚雄县。
古县名。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降威州置,治今云南省楚雄市。属威楚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为楚雄县。
又名观堆、观塠峰。在今山西霍州市东南三十里霍山上。《水经·汾水注》:“彘水又西流径观阜北,故百邑也。……(赵)襄子拜受三神之命,遂灭智氏,祠三神于百邑,使原过主之,世谓其处为观阜也。”
西汉置,属辽西郡。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市西。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辽宁省朝阳市西。属辽西郡。东汉废。
①在今河南淇县西南三十里。《旧唐书·甄济传》: 甄济 “天宝中隐居卫州青岩山”,安禄山辟之不就。②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北黄河滨。《隋书·地理志》: 武威郡允吾县有 “青岩山”。古山名。又称苍峪山、仓岩山、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郑和群礁的南部边缘,北距太平岛 11.25海里。为椭圆形小岛,面积约0.08平方公里。岛上林木茂盛。中国渔民向称南乙或南密。1935年公布名称为南伊岛。1947年改名鸿庥岛
在今河北赵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4赵州:水闸渠“在州西南二里。《志》云:旧引清水河入城濠,壅而无泄,为东北田畴患,因凿此渠,西南出,会于洨河。今淤。近郊复多水害”。
唐置,属安西都护府。即今新疆叶城县。《新唐书·地理志》 引贾耽 《四夷路程》: “于阗……六百二十里至郅支满城,一曰碛南州。” 贞元中废。唐贞观年间置,治郅支满城(今新疆叶城县)。辖境相当今新疆维吾尔
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东部沿海,东流入鞑靼海峡。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23:济勒河 “在额哷河北,东入海”。
在今山西阳城县东北三十里史山村附近。《方舆纪要》卷43阳城县:“史山在县东北三十里,产铁,其西五里有金裹谷堆,堆下亦有铁矿。”
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都城在且末城(今新疆且末县城西南)。东汉初为鄯善所并。寻复立。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鄯善王比龙避沮渠安周之难,曾奔且末。北魏末,为吐谷浑所并。
①南朝梁普通中置,为怀仁郡治。治所在今四川仁寿县东二里。西魏废帝二年(552)改为普宁县。②东魏武定七年(549)置,属义塘郡。治所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北三十六里城头乡。隋开皇三年(583)移治今赣榆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