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德军
宋置,在今陕西志丹县北三十里。《宋史·地理志》 保安军: 威德军 “保安军之北,两界上有洑流名藏底河,夏人近是筑城,为要害必争之地。政和三年,贾炎乞进筑,不果。七年,知庆州姚古克之,即威德军”。
宋置,在今陕西志丹县北三十里。《宋史·地理志》 保安军: 威德军 “保安军之北,两界上有洑流名藏底河,夏人近是筑城,为要害必争之地。政和三年,贾炎乞进筑,不果。七年,知庆州姚古克之,即威德军”。
汉置,属雒县。在今四川德阳市西北孝泉镇。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雒县“汎乡有孝子姜诗田地宅”。
俗称将军坟。在今四川重庆市渝中区七星岗东北民生路侧德兴里与莲花池交界处。巴蔓子为战国时巴国人。据《华阳国志·巴志》 记载:“周之季世,巴国有乱,将军蔓子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救巴,巴国既宁,楚使请城
又名常山关、飞狐口、飞狐陉、蜚狐口。在今河北蔚县东南恒山峡谷口之北口。为古代河北平原通向北方边陲的咽喉。《水经·㶟水注》:“《魏土地记》曰:代城南四十里有飞狐关。”即此。
1938年由绥定县属察哈尔营改置,驻温泉城 (今新疆温泉县)。因境内多天然温泉而得名。1941年升为温泉县。1938年由绥定县属察哈尔营改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泉县温泉镇。因境内多天然温泉而得名。
在今山东曹县北。《水经·瓠子河篇》: “瓠子河出东郡濮阳县北河,东至济阴句阳县为新沟。”今皆涸。
大石河支流。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龙泉河“源自房山县大安山下,西南流与琉璃河合,河宾有金盘宁宫”。
南朝梁置,为梁泰郡治。治所在今广东高明市西南清泰村。隋开皇十年 (590) 改为清泰县。古县名。南朝梁置,治今广东省鹤山市西北,为梁泰郡治。隋开皇十年(590年)改名清泰县。
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尸乡沟一带。1984年夏发现。城址北依邙山,南临洛水,略呈长方形,南北长1700米,东西宽1200米。城墙全部用夯土筑成,墙体宽18米。已探明城门七座和若干条纵横交错的大道。大型建筑基
亦名萧城。在今山东冠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34馆陶县: “歇马城在县东南七里。相传宋景德初,契丹军至澶渊,其母萧太后尝引军驻此城,因以名。”即“萧城”。
东苕溪支流。一名前溪。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寰宇记》卷94武康县:余英溪“在县(治今武康镇)西十二里。《山墟名》曰:每春夹岸花开,通夏不歇”。故名。《方舆纪要》卷91武康县:余英溪“源出铜官山,东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