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山
在今江苏徐州市南云龙山东,奎山之西。《清一统志·徐州府一》:太山“视诸山为大。两峰峙立,中辟一径,为南北孔道”。
在今江苏徐州市南云龙山东,奎山之西。《清一统志·徐州府一》:太山“视诸山为大。两峰峙立,中辟一径,为南北孔道”。
即今四川金堂县东南土桥镇。南接简阳县界。清嘉庆《金堂县志》卷2:“土桥场去城二百二十里。”《清史稿·毛大瀛传》:嘉庆五年(1800),白莲教张子总部由金堂南进简州,知州毛大瀛率乡勇前往堵御,“行抵土桥
即乃沙不耳。今伊朗东北部内沙布尔。元刘郁《西使记》:“又过纳商城。草皆苜蓿,藩篱以柏。”
①古道路名。在今河南济源市境,为豫北平原进入山西高原孔道。《水经·河水注》 引 《竹书纪年》: 梁惠成王十三年,“我取轵道与郑鹿”。《战国策·赵策》: 苏秦说赵王,“秦下轵道则南阳动”。②亦作枳道。秦
秦置,为济北郡治。治所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十里旧县。《汉书·异姓诸侯王表》: 汉高帝元年 (前206),田安为济北王,“都博阳”。即此。汉以后称为博县。古县名。(1)秦以博邑置,治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旧
北宋置,属庆阳府。在今陕西吴旗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57胜羌砦: “宋时与金汤、柔远诸砦并为控扼要地。”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置,在今陕西省吴旗县西南。属庆州。后废。
即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梅林村。旧属怀远县,明置巡司于此。在江苏省宜兴市东北部、殷村港两岸。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万石桥,人口 6700。原名万善桥,相传为乡人捐资所建,故名;
在今江西金溪县北。《明一统志》卷54抚州府: 金溪水 “在金溪县上幕岭东。水色如金,县因以名”。《清一统志·抚州府一》: 金溪水“在金溪县北。源出上幕岭,东西分流,经疏山入旴水。水色如金,故名”。
明洪武二十六 (1393) 置,属北平都司。治所在龙山县 (今辽宁喀喇沁蒙古族自治县西南白塔子)。永乐元年 (1403) 徙治平谷县 (今北京市平谷县) 西,属大宁都司。后废。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
明置,属小河守御千户所。在今四川平武县北铁龙堡。《方舆纪要》 卷73小河守御千户所: 铁龙堡在 “所东七十六里。有两山对峙,峭壁万仞,二水会流,深不可测。上为铁索桥,索凡六条,各长一十五丈,引于河之西
即今四川喜德县西北拉克乡 (喜眉窝)。清设外委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