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天坛

天坛

在今北京城正阳门东南天坛公园内。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天地坛,嘉靖十三年改称天坛。为明、清帝王祭天祈谷之地。有垣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两坛同在一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祈谷坛则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主建筑。内坛西墙内有斋宫,外坛西墙内有神乐署。天坛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珍宝。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北京市崇文区永定门内。原为明、清帝王祭天祈谷场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名天地坛;嘉靖十三年(1534年)因北郊山另建地坛祭地,改名天坛,仅用于祭天。清乾隆和光绪年间重修。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有圜丘和祈谷两坛,一南一北,有墙相隔。祈谷坛下为三层圆形白石台基,周围护以汉白玉石栏;上为三层重檐圆形木结构大殿,即祈年殿,高38米。圜丘坛圆形三层,高约5米,坛面、栏杆所用石块及台阶数均为阳数(又称“天数”,即九及九的倍数);其北侧皇穹宇是存放圜丘祭祀神牌处,外围砖墙为回音壁。为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已辟为公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天 坛 祈 年 殿


猜你喜欢

  • 渔梁

    在今安徽歙县东南三里练江上。《方舆纪要》卷28徽州府歙县: 渔梁 “府南三里有石梁。旧以扬之水及黄山诸水,凡四溪会流城西,陡泻而下,无复停蓄,故为津梁,以缓水势。宋绍兴中废,嘉定中复修,凿山取石,为永

  • 任公堤

    在今江苏南通市西。《方舆纪要》卷23通州“范公堤”条下:“任公堤在县西五里。宋开宝中筑,长二十里。”

  • 饭罗冈

    在今广东惠东县东南。明洪武元年(1368)归善县于此置内外管理巡检司。在今广东省惠东县东南。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内外管巡检司于此。

  • 石牛山

    在今湖南平江县东百里。《方舆纪要》卷77平江县:石牛山,“山多岑石,其状类牛。又有大寨石,大者可容万人,小者容千人。井泉饶给,可以避寇”。在福建省德化县东部、大樟溪上游以东。属戴云山。海拔 1782

  • 江华郡

    唐天宝元年(742)改道州置,治所在弘道县(今湖南道县)。乾元元年(758)复为道州。唐天宝初改道州置,治营道县(今湖南道县西)。属江南西道。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新田、道县、宁远、江永、江华瑶族自治县等地

  • 施南长官司

    明永乐三年 (1405) 改宣慰司置,属大田军民千户所。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西椒园镇水田坝。四年 (1406) 改为施南宣抚司。明永乐三年(1405年)改施南宣慰司置,治今湖北省宣恩县。次年为施南宣抚司

  • 南江州

    南朝陈初置,治所新吴县 (今江西奉新县西)。后废。南朝陈置,治新吴县(今江西奉新县西)。辖境相当今江西省奉新县。寻废。

  • 舞阴郡

    北魏孝昌中置,属襄州。治所在舞阴县(在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五十八里古城寨)。西魏属广州。隋开皇初废。十六国后秦姚兴置,治舞阴县(今河南泌阳县西北)。《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元年(405年),刘裕遣使求和于秦

  • 蔡溪岩

    即今福建仙游县北菜溪。《舆地纪胜》 卷135兴化军 《景物下》: 蔡溪岩 “在兴化县西六十里。陈易隐居之所。易不下山者五十年,崇宁初召,不肯起”。

  • 渭川道

    1913年由陇南道改置,属甘肃省。治天水县 (今甘肃天水市)。辖境约当今甘肃武山、礼县、宕昌、舟曲、文县以东,通渭、秦安、清水以南地区。1927年废。1914年6月由陇南道改名,治天水县(今甘肃天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