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番长官司
明洪武五年(1372)改大龙番应天府安抚司置,属贵州卫。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三都镇。正统三年(1438)改属贵州宣慰司。万历间属定番州。清以后废。
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大龙番应天府安抚司置,治今贵州省惠水县南大龙宛。属贵州宣慰司。成化十二年(1476年)改属程番府,隆庆三年(1569年)改属贵阳府,万历十四年(1586年)改属定番州。清因之。后废。
明洪武五年(1372)改大龙番应天府安抚司置,属贵州卫。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三都镇。正统三年(1438)改属贵州宣慰司。万历间属定番州。清以后废。
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大龙番应天府安抚司置,治今贵州省惠水县南大龙宛。属贵州宣慰司。成化十二年(1476年)改属程番府,隆庆三年(1569年)改属贵阳府,万历十四年(1586年)改属定番州。清因之。后废。
又名谷堆集。即今安徽太和县北六十里倪邱乡。清光绪重修 《安徽通志》 卷42颍州府太和县:倪邱集 “倪宽故里”。故名。
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马勒根达岭。北宋沈括 《熙宁使虏图抄》: “自大河 (和) 帐复渡黑水,乃东北出两山之间。平川四十里至中顿,又东北五六里,乃折西北逾窦都岭。”
在今西藏南部。西界不丹,东界珞渝,南邻印度。藏语意为山谷之地。门隅是藏族对门巴族居住区的称呼。五世达赖时派遣梅惹喇嘛对门隅行使政教统治,划分三十二个错、定(行政区划通名)。有勒布四错、邦金六定(定比错
在今河北昌黎县西门外。《方舆纪要》 卷17昌黎县: 急流河 “一名西沙河。源出龙潭山,下流合饮马河入海”。
①在今湖南长沙市西南。《元和志》 卷29长沙县: “故陶关,在县西南五里。晋杜弢据湘州反,陶侃讨之,因置此城。”②即今四川汶川县南八十二里桃关。《明史·土司传》: 洪武十一年 (1378),“四川都司
明洪武二年 (1369) 改瑞州路置,治所在高安县 (今江西高安市)。辖境相当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等市县地。1912年废。有织绫、造纸等手工业。明中叶陈福一等领导的华林军于此起义。明洪武二年(136
①三国吴孙权置,属武昌郡。治所在今湖北阳新县西北。隋开皇九年 (589) 废。②五代南唐升元元年 (937) 改新吴县置,治所即今江西奉新县。《郡县释名》 江西卷上: “南唐改奉新县。李昪以国号唐,讳
在今广西扶绥县东。《方舆纪要》卷110新宁州:石人埠“在州东五十里,接宣化县界。有石如人,卓立水滨”。
在今山西应县东二十里。金元好问诗“三冈四镇护金城”。《清一统志·大同府》 称:“旧以赵霸、黄花、护驾为三冈,以安边、大罗、司马、神武为四镇。”(1)在四川省宜宾县中部偏西。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2.2
在今山东金乡县北。《方舆纪要》卷32金乡县:“大义河在县北。旧自济宁州流入境。《宋史》:庆历中,浚任城金乡之大义河以通漕是也。今亦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