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矶山
在今江西都昌县西七里。《清一统志·南康府一》:大矶山“悬崖百仞,长三里许。一名望仙山。顶有平石,可以眺远。山之瞭望台,旧为备湖巡兵屯聚处”。
又称望仙山。在江西省都昌县西。海拔200米。顶有平石,可以眺远,山南有瞭望台,旧为备湖巡兵屯聚处。东晋陶侃尝垂钓于此,又名钓矶山,旧有陶母墓。又小矶山在县西南,二山之间为矶池,舟行多险。
在今江西都昌县西七里。《清一统志·南康府一》:大矶山“悬崖百仞,长三里许。一名望仙山。顶有平石,可以眺远。山之瞭望台,旧为备湖巡兵屯聚处”。
又称望仙山。在江西省都昌县西。海拔200米。顶有平石,可以眺远,山南有瞭望台,旧为备湖巡兵屯聚处。东晋陶侃尝垂钓于此,又名钓矶山,旧有陶母墓。又小矶山在县西南,二山之间为矶池,舟行多险。
战国魏邑。即今河南汤阴县治。《战国策·赵策三》: “魏安厘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 即此。古邑名。即今河南省汤阴县。《战国策·赵策三》:“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即此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西都县置,为鄯州治。治所在今青海乐都县。取湟水为名。大业初为西平郡治。唐初复为鄯州治。安史乱后,陷于吐蕃,废。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以西都县改置,治今青海省乐都县
①北周保定元年(561)置,为平羌郡治。治所即今四川乐山市。《元和志》卷31平羌县:“因境内平羌水为名。”隋开皇三年(583)改为峨眉县。②隋开皇四年(584)置,属嘉州。治所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六十里。
即今内蒙古辽河上游南支流老哈河。隋称讬纥臣水,唐称土护真河,五代、辽称土河,明代译名老花母林,清始名老哈河,简称老河。《清一统志·喀喇沁》:老河“在右翼南一百九十里。蒙古名老哈。源出明安山,……流五百
清光绪十年 (1884) 置,省会在迪化县(今新疆乌鲁木齐市)。民国时辖境,西至帕米尔,南至喀喇昆仑山及昆仑山,北至阿尔泰山。1955年改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旧省名。清光绪十年(1884年)设置。省会
在今湖南祁阳县西北四十六里文明镇北。明置永隆太平市巡司。清改为永隆巡司。
北魏太和十八年 (494) 置,属正平郡。治所在今山西绛县南八里东南城村附近。建义元年(528) 属南绛郡。西魏恭帝时改为绛县。古县名。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置,治今山西省绛县南。建义元年(528
在今浙江嘉善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91嘉善县: 查家荡“在县东三十六里。《志》 云: 由分湖东出,即查家荡也。又北而东入章练塘”。
即今四川绵阳市东南石板乡。清道光年间建场。民国《绵阳县志》卷1:东南石板河场,“距县城五十五里”。
在今山东莱阳市西南九十里。《寰宇记》卷20莱阳县: 高丽山,“司马懿讨辽东,于此置戍,以高丽为名”。元于钦 《齐乘》 卷1: 高丽山 “俗讹作嵯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