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夏鲁寺

夏鲁寺

在今西藏日喀则市东南四十里。北宋元祐二年 (1087) 创建。藏语意为 “新生草芽” 或 “”。元时把持夏鲁寺政的地方势力阶氏家族曾受封为万户长,夏鲁为西藏十三万户之一。14世纪中叶,阶氏家族迎请当时喇嘛教著名僧人布顿·仁钦珠主持寺务,对寺庙又加以重修扩建。后以夏鲁寺为中心,创立了喇嘛教的夏鲁派,又称布顿派。主要建筑为大殿,木架结构和斗拱具有元代风格,是一座藏汉建筑的混合体。寺内还保存有元代壁画和八思巴文文告等珍贵文物。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东南。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由藏传佛教僧人杰尊喜饶迥乃兴建。元时,把持寺政的地方势力杰氏家族曾受封为万户长,夏鲁为西藏十三万户之一。14世纪中叶,杰氏家族迎请当时藏传佛教著名僧人布顿·仁钦朱主持寺务,寺又重修扩建。后以夏鲁寺为中心,创立了藏传佛教的夏鲁派,又称布顿派。共有4个扎仓。主要建筑为夏鲁大殿,木架结构和斗栱、玻璃瓦顶、吻兽砖饰等具有元代建筑风格,是一座藏汉建筑的混合体。寺内保存有珍贵的元代壁画、贝叶经和多张八思巴文文告。文告都是当年萨迦法王在接受了元朝皇帝敕书以后,转发给西藏各地的命令和通知,史料价值十分珍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威楚县

    元至元二十一年 (1284) 降威州置,为威楚路治。治所即今云南楚雄市。明洪武十五年(1382) 改楚雄县。古县名。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降威州置,治今云南省楚雄市。属威楚路。明洪武十五年(13

  • 皂幕山

    在今广东高明市西南,与鹤山市交界。《方舆纪要》肇庆府高明县:皂幕山在“县(治今明城镇)南四十里。即曹幕山也,连新会县界,与药径山相接,高千余丈,延袤二百余里”。

  • 结安州

    元升结安峒置,属太平路。治所在今广西天等县东北结安。明属太平府。1916年废入镇结县。元升结安峒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东北结安。属太平路。明属太平府。后废。

  • 苦岭关

    在今安徽广德县南七十里,接浙江安吉县界。《宋史· 岳飞传》: 南宋建炎四年 (1130),“诏讨戚方,飞以三千人营于苦岭。方遁,俄益兵来,飞自领兵千人,战数十合,皆捷”。《明史·地理志》 广德州: “

  • 祝其县

    西汉置,属东海郡。治所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北夹谷山附近。南朝宋废。唐武德六年 (623) 改新乐县复置,属海州。治所在今赣榆县西南。八年(625) 省入怀仁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江苏省赣榆县西北。属东海

  • 白龙县

    ①唐武德二年(619)置,属中州。治所在今山西隰县西北。贞观元年(627)废。②五代晋天福四年(939)改长松县置,属处州。治所即今浙江松阳县。以白龙津得名。北宋咸平二年(999)改松阳县。古县名。(

  • 谢公山

    ①在今广东始兴县南。《方舆纪要》 卷102始兴县: 谢公山在 “县南三十里。峰峦耸拔,独高诸阜。昔有谢姓者隐此,因名”。②即今安徽当涂县东南三十里青山。《寰宇记》 卷105当涂县: 谢公山 “在县东三

  • 利仁州

    明永乐五年(1407)属交州府。治所在清廉县(今越南北部河南宁省之清廉)。辖境相当今越南河南宁省部分地。宣德二年(1427)后入安南。

  • 建阳县

    ①秦置,属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来安县南水口镇东。东汉废。②西晋太康中改建平县置,属建安郡。治所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寰宇记》 卷101建州建阳县: “因(武夷) 山之阳为名。” 隋开皇十年 (590)

  • 兴和县

    1912年改兴和厅置,后属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道。治所即今内蒙古兴和县。1928年划归绥远省。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邻接河北、山西两省。属乌兰察布市。面积 3499 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