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山县
西晋永兴初分阳羡地置,属义兴郡。治所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南五十里国山西麓,章溪东岸。东晋成帝时移于平地,离旧城七里。《宋书·孔觊传》:泰始二年 (466),义兴太守刘延熙叛,吴喜进击,“自国山进吴城,去义兴十五里”。隋开皇九年 (589)废入义兴县。
古县名。西晋永嘉四年(310年)分阳羡县置,治今江苏省宜兴市西南五十里国山西、章溪东岸。属义兴郡。隋废入义兴县。南朝宋泰始初,义兴(治今宜兴市)太守刘延熙举兵,宋遣吴喜进击,自永世(今江苏溧阳市南)至国山,进屯吴城(今宜兴市西南),即此。
西晋永兴初分阳羡地置,属义兴郡。治所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南五十里国山西麓,章溪东岸。东晋成帝时移于平地,离旧城七里。《宋书·孔觊传》:泰始二年 (466),义兴太守刘延熙叛,吴喜进击,“自国山进吴城,去义兴十五里”。隋开皇九年 (589)废入义兴县。
古县名。西晋永嘉四年(310年)分阳羡县置,治今江苏省宜兴市西南五十里国山西、章溪东岸。属义兴郡。隋废入义兴县。南朝宋泰始初,义兴(治今宜兴市)太守刘延熙举兵,宋遣吴喜进击,自永世(今江苏溧阳市南)至国山,进屯吴城(今宜兴市西南),即此。
在今西藏丁青县西北尽犊一带。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见清乾隆《西藏志·外番》。
又称西山城。汉唐时于阗国都城。在今新疆和田市西二十里约特干遗址。《汉书·西域传·于阗国》:“于阗国,王治西城……于阗之西,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河源出焉。多玉石。”
在今江西波阳县东北。《寰宇记》 卷107饶州鄱阳县: “大雷冈在县东北七十里。后汉雷义所居。小雷冈在大雷冈侧。《鄱阳记》 云,晋雷焕所居之处。”
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五里。《清一统志·曲请府》:冷水塘“在寻甸州东五里。俗名矣部乌泉,发源七里桥,分二派入车翁江”。
在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西景董山上。《方舆纪要》卷116景东府“景东城”条下:“又别为小城,在卫城之西,据景东山之顶,周三十余丈,开东北门以望远,名玉笔城。”明洪武中筑,在今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西山上。
即今辽宁铁岭县东南白旗寨满族乡。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铁岭县图:东南有白旗寨。民国《铁岭县志》卷2:白旗寨在“城东南一百二十里”。
①在今广东新会市东南。《明史·地理志》 新会县:“南有沙村巡检司,本治大神冈,后迁仙洞村,又迁长沙村,后复故治。”②即今广东开平市北长沙镇。《明史·地理志》肇庆府开平县:“东南有沙冈巡检司,本治沙冈村
1928年由龙溪县析置,属福建省。治所在华崶(今福建华安县治华崶镇)。据1982年版《华安县地名录》:“以龙溪县华崶镇建县时,拟将安溪县宗信、龙涓等地并入,故取华崶、安溪的首字为县名。”在福建省西南部
在今湖南郴县西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82郴州 “牙江水” 条下: 寒溪水 “源亦出黄岑山,灌田三十顷。北流入郴”。
在今湖北阳新县西。《方舆纪要》卷76兴国州:石榴山“在州西五十里。有石榴山洞,四面险阻,人多避难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