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山
在今安徽太湖县北。《舆地纪胜》卷46安庆府:四面山“在太湖县北十五里。下有大中寺”。《方舆纪要》卷26太湖县:四面山“山方而锐,四面如一”。
在重庆市西南江津市南部,邻近贵州省。同名主峰海拔 1709 米。以山、水、林、瀑取胜,景色壮丽。丹霞地貌发育,悬崖峭壁,奇峰异石,瀑布成群,落差100米左右的即有8处。并多湖泊溪流。植被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有新石器时代晚期岩画等人文景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在今安徽太湖县北。《舆地纪胜》卷46安庆府:四面山“在太湖县北十五里。下有大中寺”。《方舆纪要》卷26太湖县:四面山“山方而锐,四面如一”。
在重庆市西南江津市南部,邻近贵州省。同名主峰海拔 1709 米。以山、水、林、瀑取胜,景色壮丽。丹霞地貌发育,悬崖峭壁,奇峰异石,瀑布成群,落差100米左右的即有8处。并多湖泊溪流。植被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有新石器时代晚期岩画等人文景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隋炀帝时建,在今山西宁武县西南五十里管涔山上。《隋书·炀帝纪》:大业四年(608)四月,“起汾阳宫”。《资治通鉴》:隋义宁元年(617),“(刘)武周袭破楼烦郡,进取汾阳宫”。《元和志》卷14岚州静乐
①南朝宋泰始六年(470)置,属湘州。治所在今广东连州市西北。泰豫元年(472)废。②南朝宋置,属荆州。治所在乐宁县(今湖北广水市东北)。大明八年(464)改置宋安县。明帝泰始初升为宋安郡。后废。南齐
清置,即今辽宁辽阳市西南八里庄。《清一统志·奉天府二》:八里庄堡“在辽阳州西南八里”。
在北宋东京城宣化门外繁台前,今河南开封市东南。建于五代周显德二年(955)。落成之日,恰逢世宗柴荣诞辰天清节,遂以为名。显德七年(960)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此后,柴荣之子、后周恭帝柴宗训被
今越南河内市。明交州府附郭县。《明史·安南传》:宣德元年(1426)王通计黎利,“一战而败,心胆皆丧,举动乖张,不奉朝命,擅割清化以南地予贼,尽撤官吏军民还东关”。
即今山西神池县西义井镇。《清一统志·宁武府》:义井堡“在神池县西四十里”。
元大德六年(1302)置,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贵定县西南云雾镇。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平伐长官司。元置,治今贵州省龙里县东南。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为平伐长官司。
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北云谷山傍。为南宋乾道中大理学家朱熹所筑,为讲道之所。后人称朱熹为“晦庵先生”。在今福建省建阳市西北云谷山侧。系南宋乾道中理学家朱熹所筑,以为讲道之所。后人因称朱熹为“晦庵先生”。
亦名塞勒佛特库站。清改札不剌站置,在今黑龙江省宾县东北宾安镇。
在今山西吉县西北。《清一统志·平阳府一》: 高祖山 “在吉州西三十里。峰峦奇秀。其上旧有汉高祖庙,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