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四渎

四渎

对四条独流入海在大川江、河、淮、济的总称。唐徐坚《初学记》卷6引《穆天子传》曰:“河与江、淮、济三水为四渎。”《史记·殷本记》:“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西汉刘向《说苑·辨物》:“四渎者,何谓也?江、河、淮、济也。”汉刘熙《释名·释水》:“天下大水四,谓之四渎,江、河、淮、济是也。”


古人对四条独流入海的大川江(长江)、河(黄河)、淮、济的总称。见《尔雅·释水》及《史记·封禅书》。帝王祭天下名山大川,即指五岳与四渎,见《礼记·王制》。《史记·殷本纪》:“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唐始以大淮为东渎,大江为南渎,大河为西渎,大济为北渎;为金、明各代所沿袭。


猜你喜欢

  • 中山港

    即今广东中山市东北中山港。前临大海,水量深阔。本名唐家环,1930年建为中山港。

  • 茶园关

    明置,在今贵州石阡县南。《方舆纪要》 卷122石阡府: “茶园关在府南,与偏桥卫接界。”

  • 云安郡

    唐天宝元年(742)改夔州置,治所在奉节县(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城)。辖境相当今四川奉节、巫溪、巫山、云阳等县地。乾元元年(758)复为夔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夔州置。治奉节县(今县东)。辖境

  • 九顶山城

    南宋末建,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凌云山。《元史·忙古带传》:至元十二年(1275),“从汪田哥攻九顶山,破之,杀都统一人,嘉定降”。即此。

  • 春秋戎邑。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伊水东。《左传》:僖公十一年(649)夏,“扬拒、泉、皋、伊、雒之戎同伐京师”。杜注:“扬、拒、泉、皋皆戎邑,及诸杂戎居伊水、雒水之间者。”江苏省扬州市简称。

  • 嘉定府路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改嘉定府置,属四川行中书省。治所在龙游县 (今四川乐山市)。辖境相当今四川乐山、峨眉山、夹江: 犍为、洪雅、峨边、青神、彭山、眉山、邛崃、大邑、蒲江、丹棱、荣县、威远等市县

  • 西周、春秋小国,妘姓。在今山东临沂市北十五里鄅古城。《春秋》: 昭公十八年 (前 524),“六月,邾人入鄅”。杜注: “鄅国,今琅邪开阳县。”古国名。西周封国,妘姓。在今山东省临沂市北。《春秋》昭公

  • 虎啸山

    亦名虎象山、虎相山。在今四川广安县东北十里渠江岸边。《元史· 张庭瑞传》: 中统二年(1261),“诸军攻开州、达州,庭瑞将兵筑城虎啸山,扼二州路。宋将夏贵以兵数万围之,城当炮,皆穿,筑栅守之”。

  • 韭园

    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晋书·苻坚载记下》: 十六国前秦建元二十年 (384),苻坚将李辨等“屯于韭园”。即此。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十六国前秦建元二十年(384年)苻坚将李辨等屯军于此。

  • 西保安镇

    北宋置,属乐陵县。即今山东宁津县西南二十五里保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