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尔喀部
青海额鲁特之一。属西宁办事大臣。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北部,青海湖南岸。清张穆 《蒙古游牧记》 卷12: 青海喀尔喀部一旗,元太祖之裔,始祖名多尔济阿拉布坦伊勒登,“徙牧青海,子纳克额尔德尼阿海生达什惇多布,不复归喀尔喀部,隶和硕特族。雍正元年,罗卜藏丹津胁青海喀尔喀诸台吉附己,纳克额尔德尼阿海从子根惇,迎大军降,王大臣议青海之喀尔喀,请别设旗分佐领,勿隶和硕特族,允之”。《清史稿·地理志》 青海喀尔喀部: “牧地在青海南岸,东至察罕哈达,南至南山木鲁,西至乌兰布拉克,北至青海。”
青海额鲁特之一。属西宁办事大臣。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北部,青海湖南岸。清张穆 《蒙古游牧记》 卷12: 青海喀尔喀部一旗,元太祖之裔,始祖名多尔济阿拉布坦伊勒登,“徙牧青海,子纳克额尔德尼阿海生达什惇多布,不复归喀尔喀部,隶和硕特族。雍正元年,罗卜藏丹津胁青海喀尔喀诸台吉附己,纳克额尔德尼阿海从子根惇,迎大军降,王大臣议青海之喀尔喀,请别设旗分佐领,勿隶和硕特族,允之”。《清史稿·地理志》 青海喀尔喀部: “牧地在青海南岸,东至察罕哈达,南至南山木鲁,西至乌兰布拉克,北至青海。”
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十里下河村附近。是秦始皇嬴政的陵墓。冢高76米,周长2000米。《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
又作扎霍硕。清雍正十三年(1735)置。即今黑龙江省肇东市东南五站镇。乾隆《盛京通志》卷33:布拉克站“八十里至扎喀霍硕站”。
①在今河北卢龙县东。《方舆纪要》卷17卢龙县:十八里铺“建文四年,辽东兵攻永平,燕将谷祥过小河,拒却之于十八里铺”。即此。②即今陕西汉中市东铺镇。清乾隆《南郑县志》卷3:东乡有十八里铺。光绪《陕西全省
即今吉林榆树市东拉林河支流卡岔河。源出舒兰县西北,北流注入拉林河。《清史稿·地理志》榆树直隶厅:拉林河“至牛头山镇,南卡岔河自舒兰入,右合二、三、四道河注之”。拉林河支流。在吉林省中部。因上游由三条支
即今红河在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境一段。元代以来称元江。《明史·地理志》 元江军民府:“东南有元江,亦曰礼社江,东南入纳楼茶甸长官司界。”在云南省南部。明《云南志》:“元江,元名礼社江,一名元江
又名下溪、 夏溪。 即今江苏武进县西南夏溪镇。清光绪 《大清帝国全图》 江苏省图: 武进县西南有溪。 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金坛县东南有“溪镇”, 并记: “
又名凤凰寺。元延祐间建。在今浙江杭州市。为中国沿海伊斯兰教三大古寺之一。又称凤凰寺。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元时建,为中国沿海伊斯兰教三大古寺之一。
唐贞观三年 (629) 析将乐县置,属建州。即今福建顺昌县。景福二年 (893) 改名永顺场。唐贞观三年(629年)析将乐县置,在今福建省顺昌县。属建州。景福二年(893年)改名永顺场。
一作天城卫。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即今山西天镇县。清初改为天镇卫。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治今山西省天镇县。属山西行都司。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天镇县。
即今广东仁化县东北长江镇。《方舆纪要》卷102仁化县“风门凹隘”条:“长江隘在县北七十里。”《清一统志·韶州府》:长江隘“在仁化县东北九十里扶溪乡。界连江西、湖南。山川盘结,黎民稠集。旧有墟曰维贤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