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堡
即今陕西横山县东响水镇。《方舆纪要》 卷61榆林镇: 响水堡 “旧为绥德州属砦,成化二年边臣王復议移黑河山,改名平夷堡。七年,余子俊以平夷水泉枯涸,复还故治”。清初设都司驻守。
明正统二年(1437年)置,即今陕西省横山县东响水镇。属榆林卫。清废。
即今陕西横山县东响水镇。《方舆纪要》 卷61榆林镇: 响水堡 “旧为绥德州属砦,成化二年边臣王復议移黑河山,改名平夷堡。七年,余子俊以平夷水泉枯涸,复还故治”。清初设都司驻守。
明正统二年(1437年)置,即今陕西省横山县东响水镇。属榆林卫。清废。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属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治所在今云南保山市东北二十二里金鸡村。《方舆纪要》卷118:“凤溪山,在司治东,有东西二泉,合流为凤溪,山去府东北三十里,与哀牢山并峙。”嘉靖元年(1
明洪武七年 (1374) 改雄州为县,属保定府。治所即今河北雄县。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在河北省中部。属保定市。面积524平方千米。人口33.5万。辖3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雄州镇
全称为苏松太兵备道。清乾隆六年(1741)改苏松道置,属江苏省。治所在上海县(今上海市南市区旧城内)。辖苏州、松江二府和太仓州地。二十五年(1760)改为松太道。嘉庆十六年(1811)复旧。1912年
明置,属茂州。在今四川茂县西北二十里渭门乡 (椒园堡)。《方舆纪要》 卷67茂州: 椒园堡在 “州北二十里。稍西曰长安堡”。
在今新疆昭苏县西南特克斯河南。清道光 《新疆识略》 卷4: 特克斯台 “在特克斯河南岸,距霍诺海台一百里,白霍诺海台西南行,过大霍诺海水……至特克斯河北岸,渡河即特克斯台”。
即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南。《水经·河水注》 引阚骃 《十三州志》: 雷首山“一名独头山,夷齐所隐也”。
①在今四川盐源县东卫城镇南。明曹学佺《蜀中广记》 卷34 《边防记》 盐井卫: “ 《志》 云:卫南十里柏林山,山多松柏,其绿参天,柏兴府之名取此。”②在今甘肃古浪县东南。《清一统志·凉州府一》: 柏
亦作爱荤城、爱呼城、艾浑城。又名黑龙江城。在今黑龙江省黑河市东江东六十四屯界内。清为黑龙江将军驻地。康熙二十三年 (1684) 移将军衙门于江右瑷珲新城 (今黑龙江省黑河市南爱辉镇),留瑷珲副都统一员
在今广东顺德市城内。是在明万历丁未(1607) 状元黄士俊 “天章阁” 和 “灵阿之阁” 旧址上,由清乾隆丁未 (1787) 进士龙廷槐修建的。园内亭台楼阁、石山水池、奇花异木相映成趣,号称广东四大名
源出今湖南蓝山县南,北流至县东,会岿水。折东北流经嘉禾县东,至桂阳县西,入舂水。《水经·钟水注》: “钟水即峤水也。庾仲初曰:峤水南入始兴溱水,注于海。北入桂阳湘水注于江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