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吒山
在今四川洪雅县西南七十里。《舆地纪胜》卷145嘉定府: 呵吒山 “在洪雅县西四十里。有石院,一巨石周回刻罗汉一百八身”。《方舆纪要》 卷72洪雅县 “竹箐山” 条内: “县西百里又有呵吒山,岩石雄峻,其东岩瀑布千仞,响撼山谷。” 旧有宋建呵吒寺。北宋田锡读书于此。摩岩石刻罗汉像尚存。
在今四川洪雅县西南七十里。《舆地纪胜》卷145嘉定府: 呵吒山 “在洪雅县西四十里。有石院,一巨石周回刻罗汉一百八身”。《方舆纪要》 卷72洪雅县 “竹箐山” 条内: “县西百里又有呵吒山,岩石雄峻,其东岩瀑布千仞,响撼山谷。” 旧有宋建呵吒寺。北宋田锡读书于此。摩岩石刻罗汉像尚存。
西晋时大成皇帝李雄的陵墓。在今四川成都市北。《华阳国志》卷9:咸和九年(334),“夏六月癸亥,雄疾病卒,时年六十一。伪谥曰武帝,庙号太宗。凡自立三十一年。冬十二月丙寅,葬成都,墓号安都陵也”。明正德
①又名五塔寺。在今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东长河北岸。明永乐时创建。成化九年 (1473) 又在寺内建金刚宝座石塔一座。清乾隆二十六年 (1761)因避雍正帝胤禛讳,改名大正觉寺。20世纪30年代寺毁,今仅
当在今内蒙古乌审旗西南。《元和志》 卷4夏州朔方县: “故白城,一名契吴城,在县北一百二十五里契吴山。赫连中因山所筑,勃勃尝所叹美,故其子昌因立此城,以立勃勃之庙。”又名白城。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西
①一作缪国。西周封国,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北蓼城冈。春秋时为楚所灭。《左传》: 文公五年(前622),“冬,楚公子燮灭蓼”。即此。②亦称。 春秋国名。 在今河南唐河县南六十六里湖阳镇。《左
西汉置,属东郡。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南。东汉改为寿张县。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属寿州。五年(622)省入寿张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南。属东郡。《水经注·汶水》以为“春秋之良县也,县
即今四川邻水县东之东河、大洪江。《舆地纪胜》卷162渠州:仙门水“在邻山县西北五十里。其水金盘山流下龙穴入龙门镇市,岩下有瀑布一百八十六丈,俗呼散水”。
在今江西大余县西南。《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大庾县:大明水“在府西南六十里。源出崇义县傀儡山,北流入章江,为大明江口”。
在今山东莒县西。《春秋》: 隐公八年 (前715),“公及莒人盟于浮来”。《水经·沂水注》: “沂水又东径浮来之山。《春秋》 经书 ‘公及莒人盟于浮来’ 者也,即公来山也,在邳乡西,故号曰邳来之间也。
即今江苏溧阳市西上沛镇。清光绪重刊《溧阳县志》卷2:上沛步“明代旧名。县西六十三里”。
①即今广西桂林市西桃花江。《寰宇记》卷162临桂县:“阳江在县南二里。源出灵川县界思慕山下,东流百余里,渐胜舟楫,出郊郭之中,东流合于桂江。”②即今四川岷江支流大渡河。《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