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启母阙

启母阙

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北嵩山南麓的万岁峰下启母庙前。东汉延光二年(123)建。是汉代启母庙前的神道阙,与太室阙、少室阙并称“中岳汉三阙”。阙上有小篆铭文(下半部尚完好),记述夏禹及其父鲧治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的万岁峰下。东汉延光二年(123年)建。是汉代启母庙前的神道阙,与太室阙、少室阙并称“中岳汉三阙”。附近有巨石,周长43.1米,高约10米,据《淮南子》记载,名启母石,庙即为此而建。汉代因避景帝刘启讳,曾改名开母庙、开母阙。阙上有小篆铭文,下半部尚完好,字体遒劲俊逸,是汉代书法中的精品。铭文记述夏禹及其父鲧治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阙身雕刻画像现存有60余幅,主要有宴饮、驯象、斗鸡、虎逐鹿、幻术、骑马出行、太阳神、月宫、郭巨埋儿等。这些画像都具典型的汉画风格,是研究汉画雕刻艺术的珍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大蹲山

    即大獒山。在今安徽绩溪县北。《方舆纪要》卷28绩溪县:大蹲山“在县北六十里。高四百仞,周百里。前据潭水,獒形矫首。山半有岩,亦名仙人岩,岩下有白龙潭”。

  • 草鞋墩

    即今台湾省南投县北草屯镇。连横 《台湾通史·疆域志》 埔里社厅: “自府治出南门,行二十里至乌溪,水急不可涉,驾筏渡之,六里为草鞋墩。”据刘枝万等纂 《南投县志稿》 说: “据传林爽文反清,被官军追击

  • 东昌县

    三国吴分庐陵县置,属庐陵郡。治所即今江西吉安县东南永和镇。隋开皇十一年(591)废。唐武德五年(622)复置,属南平州。八年(625)又废。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河北省武邑县东北。属信都国。后废。

  • 汉平县

    ①东汉中平中分宜春县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樟树市西南境吴平、门楼一带。三国吴改为吴平县。②三国延熙十三年(250)置,属涪陵郡。治所在今四川武隆县西北大溪河注入乌江处。一说今武隆县西北白马场或鸭江

  • 张家川镇

    ①在今山西交口县东南。《清一统志·隰州》“义泉镇”条下:“州东九十里有张家川镇。”②即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治。清乾隆《直隶秦州新志》卷3清水县:“北八十里有张家川城,不详所始。”在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

  • 盘辽洞

    在今广东罗定市南。《资治通鉴》: 唐开元十六年 (728) 正月,“春、泷等州獠陈行范、广州獠冯璘、何遊鲁反……杨思勗讨陈行范,至泷州,破之,擒何遊鲁、冯璘。行范逃于云际、盘辽二洞,思勗追捕,竟生擒,

  • 上埠镇

    即今江西萍乡市东南上埠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5:萍乡县东南“紫家坑又十里至上埠”。在江西省芦溪县西部。面积77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上埠,人口1.2万。驻地因地势较高,历为萍乡东南

  • 泾原道

    1913年由陇东道改置,属甘肃省。治平凉县 (今甘肃平凉市)。辖境约当今甘肃环县、镇原、平凉、华亭以东和静宁、庄浪、张家川3县及宁夏固原地区所属诸县。1927年废。1914年6月由陇东道改名,治平凉县

  • 宣威

    即今贵州麻江县东南宣威镇。明万历十二年(1584) 置宣威土千总。

  • 登云 (雲) 山

    亦名宝屏山。在今四川长宁县南双河镇北。《舆地纪胜》 卷166长宁军: 登云山 “郡治主山也。旧名宝屏山。每岁九日,太守领客登。后筑亭其上,名曰登云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