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井湖
在今广东东莞市东南。《舆地纪胜》卷89广州:双井湖“在东莞县东南一百里。《旧经》云,昔岗下有双女陷湖,岁月绵邈,每至晴霁,湖中有双鲤长丈余”。
在今广东东莞市东南。《舆地纪胜》卷89广州:双井湖“在东莞县东南一百里。《旧经》云,昔岗下有双女陷湖,岁月绵邈,每至晴霁,湖中有双鲤长丈余”。
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一百二十里。 东南流至沅陵县入酉水。《水经·沅水注》: “武陵有五溪,谓雄溪、 溪、 无溪、 酉溪、 辰溪其一焉。” 光绪 《湖南通志》 卷24谓即明
在今浙江海宁市 (硖石镇) 西南五十里长安镇附近。宋 《咸淳临安志》 卷34盐官县: 建兴湖“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东西一十里,南北六里。吴建兴中开,因名建兴湖”。南宋时堙废。
在今山西灵丘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44灵丘县: “恶道山在县东北二十里,山路崎岖,峻险难行,因名。”
俗名柱子崓。在今山东费县西南六十里。金贞祐三年(1215), 红袄军首领刘二祖与金兵战于大沫堌,被俘就义。 《方舆纪要》卷33费县:大沫崓“根盘三十里, 壁立干霄, 如巨柱之擎天也”。
在今湖北利川县西南。 《明史·地理志》 施南宣抚司:“西有前江,发源七药山,西南流与后江合。”《清一统志·施南府》:七药山“在利川县西。一名七曜山,与支罗所相近”。
一作窑湾。即今江苏新沂市西南窑湾镇。《清史稿·地理志》 邳州: 姚湾有汛。
在今蒙古国西南翁金河之西。《魏书·蠕蠕传》: 神䴥二年 (429), 世祖亲征大檀, 五月“世祖缘栗水西行,过汉将窦宪故垒”。
①南朝梁武帝置,治所在新兴县 (今广东新兴县)。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辖境相当今广东新兴县及云浮市东南地。天宝元年(742) 改为新兴郡,乾元元年 (758) 复名新州。元至元十六
唐置,在今浙江绍兴市西。《清一统志·绍兴府一》:蓬莱驿“在山阴县西门外。唐曰西亭,宋曰仁风,明改今名。旧有驿丞,今裁”。唐置,在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宋改置仁凤驿。
又名会潭镇、都军铺。唐乾符中筑。在今江西南城县南。又作都军铺、会潭镇。唐乾符年间筑,在今江西省南城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