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陆县
三国魏改博陵县置,属安平郡。治所在今河北蠡县南十五里。西晋为高阳国治。北魏景明元年(500) 改名博野县。
古县名。三国魏改博陵县置,治今河北省蠡县南,为高阳国治。北魏景明元年(500年)改名博野县。
三国魏改博陵县置,属安平郡。治所在今河北蠡县南十五里。西晋为高阳国治。北魏景明元年(500) 改名博野县。
古县名。三国魏改博陵县置,治今河北省蠡县南,为高阳国治。北魏景明元年(500年)改名博野县。
唐置,属翼州。在今四川茂县西北。
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南松山乡北。明 《辽东志》 卷1: 乳峰山在 “ (锦州) 城西南七十里。中峰如盖,东西十二麓,拱城北向,悬崖有窦,方深丈许,寒溜如乳,甘冽可饮”。按此记载有误。据 《清一统志·锦州府
一名大相国寺。在今河南开封市内。在河南省开封市内。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战国时为魏公子信陵君故宅。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在此始修建国寺。唐延和元年(712年)睿宗为纪念他以相王即位,乃赐名大相国寺,并
在今四川长宁县南双河镇南。《方舆胜览》卷65长宁军: 宝屏山 “军治之主山,与棫山诸峰相对”。《清一统志·叙州府一》: 棫山 “在长宁县南十五里。峭壁插天,广袤数百里”。
明置,在今湖北竹山县西。《方舆纪要》卷79竹山县: 黄茅关山 “昔置关于此,并置巡司。今皆废”。
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 年建,直隶广东都司。在今广东中山市。二十八年 (1395) 改隶广海卫。
在今江苏扬州市南门外宝塔湾古运河畔。明万历十年(1582)建于文峰寺内。为仿楼阁式砖木结构。七层八面。塔下文峰寺久废。唐鉴真和尚由此启航东渡日本。
即今吉林临江市南大栗子镇。为鸭大铁路的终点站。
在今广东中山市西南十四里。《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香山县: 象角头营 “在县 (今中山市) 西。《志》 云,县有镇头角、南禅佛、县港口及浮虚、大埔洋等营,俱有官军戍守”。
明宣德中置,在今河北宣化县北五十里青边口村。《方舆纪要》 卷18万全都司: 青边口堡,“ 《边防考》: 本堡沿边山形中断,故曰青边口。临口依平地为墙,以北则山岩沟壑,崎岖相错,其长亦以部落拒守,盖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