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十八滩

十八滩

在今江西赣县北、万安县南。《清一统志·赣州府一》:赣水,“《旧志》,赣水自府城北,北流三百里,历十八滩,乃至万安。在赣县境者一百八十里,有九滩:曰白涧、天柱、小湖、滩、大湖、铜盆、落濑、青涧、梁口”。又《吉安府》:赣江“《万安县志》,赣江自赣县梁口滩北入县界,有滩凡九, 曰崑仑、晓滩、武朔、昂邦、小蓼、大蓼、绵滩、漂神、惶恐。水性湍险,惟惶恐滩尤甚”。


在今江西省赣县、万安县境赣江中。滩多水急,有滩十八,在赣县者九:白涧、天柱、小湖、鳖滩、大湖、铜盆、落濑、青洲、梁口;在万安县者亦九:昆仑、晓滩、武朔(一作武索)、昂邦、小蓼、大蓼、绵滩(一作绵津)、漂神、惶恐。其中惶恐(本名黄公,后讹作惶恐)尤为湍险。据《江西通志》赣县境内有狗脚、锡洲、梁滩,无落濑、青洲、梁口;万安县境内有匡坊,无昂邦。


猜你喜欢

  • 高家堰

    或称高加堰。简称高堰。在今江苏淮阴市西南、洪泽湖东北。自武家墩南至棠梨树,接盱眙县界,长九十里。东汉陈登始建。明永乐初陈瑄重筑。万历六年 (1578) 潘季驯再筑。《方舆纪要》 卷22淮安府 “高家堰

  • 九女原

    在今河南商城县东。《新唐书·吴元济传》:元和十一年(816),寿州刺史李文通讨吴元济,“以兵衔枚夜出九女原,屠保壁三十所”。即此。在今河南省商城县东。《新唐书·吴元济传》: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寿

  • 太湖山

    ①在今安徽含山县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29含山县“龙洞山”条下:“太湖山在县南七十里。旧有湖,岁久湮废。山奇峰十余,削立秀挺,状如列戟。”②又作大湖山。在今福建闽清县东。《清一统志·福州府一》:太湖

  • 乐至场

    在今四川乐至县。盛产盐,为盐场。民国设场知事。

  • 北楼墟

    在今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东北。《清史稿·地理志》 泗城府西隆州:南盘江“经州北,东南至北楼墟,冷水河合治西小水,东北流注之”。有隆林营外委驻守。

  • 石犀渠

    指今四川成都市南之南河(锦江)。《明史·地理志》 华阳县:“又有内江,亦自灌县分流经城南,绕城而东,亦名石犀渠,合流南注于大江。”

  • 崇禧宫

    在今江苏金坛市西茅山之阳。《清 一统志·镇江府二》: 崇禧宫 “即陶隐居华阳下馆,唐贞观时建太平观,宋更今名”。

  • 野狐堡

    在今甘肃永登县南苦水乡北。《方舆纪要》 卷63庄浪卫: 野狐堡 “在卫东南”。为戍守要地。

  • 东墙

    即今福建平潭县东北东庠岛。明郑和下西洋经此。

  • 雍澨

    在今湖北京山县西南。《左传》: 定公四年(前506),吴伐楚,“左司马戍及息而还,败吴师于雍澨”。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