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栗城
即区粟城。在今越南中部平治天省广治西北石杆河与甘露河合流处。《梁书·林邑国传》 误作区栗城。
即区粟城。在今越南中部平治天省广治西北石杆河与甘露河合流处。《梁书·林邑国传》 误作区栗城。
在今湖北鄂州市西。《方舆纪要》 卷76武昌县: “烂泥铺在县西。正德中,‘贼’ 刘六等聚乱处。”
即今江西石城县南六十里秋溪。《清一统志·宁都直隶州》: 秋溪寨 “在石城县南六十里。一名秋溪隘”。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升桂阳军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平阳县 (今湖南桂阳县)。辖境相当今湖南桂阳、蓝山、嘉禾、临武等县地。明洪武元年(1368) 改为桂阳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桂阳军置
在今湖南花垣县东南九十里。清严如熤《苗疆险要考》谓上高岩“倚山临水,磴道陡险。永绥(今花垣县境)之粮旧皆在此贮仓”。清乾隆征苗时贮粮于此。
在今广东惠来县东。《方舆纪要》卷103惠来县:光华溪“在县东北一里。源出县东四十里释迦岭,西流经虎头山,至县南十五里,合神泉港入海”。
①三国吴末置,属九真郡。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东南。隋开皇十年 (590) 属爱州,十六年 (596) 改为安顺县。②隋开皇四年 (584) 改凉兴县置,属瓜州。治所即今甘肃安西县东南锁阳城。唐武德四
即今江苏太仓市西北直塘镇。清宣统《太仓州志》 卷 4: 直塘镇 “水无迤逦曲折,故名”。
①即今上海市闵行区东南十六里北桥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上海县:“北桥镇在城西南三十六里。”1933—1944年和1948—1954年上海县两度迁治于此。②即今江苏吴县北北桥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
明置,属永和县。在今山西永和县西南四十五里黄河东岸铁罗关村。《方舆纪要》 卷41永和县: 铁罗关 “亦黄河渡口也,亦曰铁路关渡,路出陕西宜川县”。
唐天宝元年 (742) 改银州置,治所在儒林县 (今陕西横山县东党岔乡)。辖境相当今陕西米脂、佳县和榆林市东南部、横山县东部地。乾元元年(758) 复为银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银州置,治儒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