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王力
即今河北清苑县(南大冉)西南北王力乡。明嘉靖《清苑县志》卷1:“西南七十五里北王力村。”
即今河北清苑县(南大冉)西南北王力乡。明嘉靖《清苑县志》卷1:“西南七十五里北王力村。”
在今陕西临潼县西南十里。《方舆纪要》卷53临潼县: 清水陂 “多水族之利”。
战国时郪国都城。在今四川三台县南郪江镇 (千字坟)。《寰宇记》 卷82梓州飞乌县: 故城“在今县北三十五里故郪王城”。《方舆纪要》 卷71潼川州: 废郪县,“宋白曰: 故郪城在县南九十里,临江,一名郪
在今河南新郑市城内。春秋郑大夫子产所居。《论语·宪问》:“东里子产润色之。”何晏《集解》:“子产居东里,因以为号。”邢昺《疏》:“东里,郑城中里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市城内。春秋郑国大夫子产居此,世称东
在今浙江临安县西、昌化溪河桥乡至紫水乡紫溪村一段河道。《方舆纪要》 卷90昌化县: 柳溪“在柳相山下,县境诸水悉汇于此,上下三十里,巨石参错,屹峙中流,湍激汹涌,东汇于于潜之紫溪”。
即中国长春铁路的简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对中东铁路满洲里至绥芬河及南满铁路从哈尔滨至大连的干线的合称。全长2400余公里,由中苏共管。1952年全权交回中国。即“中国长春铁路”。
亦名百城。唐李元谅筑,即今甘肃灵台县西五十里百里乡。《资治通鉴》:唐大历八年(773),吐蕃为患,郭子仪使浑瑊西击,“乃引兵趣秦原,鸣鼓而西,虏闻之, 至百城,返”。大历十年(775),“吐蕃寇泾州,
古地名。故址旧说以为在今加里曼丹岛西部杜连河南岸之塞卡道。但对音未合。应在此河北岸之桑高。其地亦称上侯。清谢清高 《海录》 有专条记述。
明太祖吴元年 (1367) 改益都路置,属山东等处行中书省 (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治所在益都县 (今山东青州市)。辖境相当今山东博兴、沂源、蒙阴以东,昌乐、安丘、诸城以西,南、北滨海之地。清属山东省,
在今湖北嘉鱼县东。《方舆纪要》卷76嘉鱼县:头陀港“在县东三十里,与东南诸湖相灌注,亦设河泊所”。
在今福建宁德市北。明置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