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勃海郡

勃海郡

①又作渤海郡。西汉高帝五年 (前202)置。以地滨渤海得名。治所在浮阳县 (今河北沧县东南四十里旧州镇)。辖境相当今天津市、河北安次县以南,文安、阜城以东,山东无棣、乐陵、宁津以北地区。东汉移治南皮县 (今河北南皮县东北八里),后辖境渐小。隋开皇初废。

②南朝宋侨置,属冀州。治所在临济城 (今山东高青县东南高城镇)。辖境相当今山东高青县附近地。北齐废。

③东魏置,治所在东光县 (今河北东光县东二十里)。隋开皇初废。


又作渤海郡。西汉文帝十五年(前165年)析河间国置,治浮阳县(即今河北沧县东南东关)。因地滨勃海,故名(《汉书·地理志》)。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沧州、黄骅二市和沧县、东光、阜城、大城等县及河间市东北部。武帝以后辖境扩大,有今河北省廊坊市和青县、南皮、盐山、海兴等县及景县北部,天津市西南部,山东省乐陵市和宁津、庆云、无棣等县地。东汉徙治南皮县(今河北南皮县东北),属冀州。其后辖境减缩。北魏初改为沧水郡。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复旧,移治今东光县。隋开皇初废。大业初又改沧州为勃海郡,治阳信县(今山东阳信县西南)。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置棣州。


猜你喜欢

  • 石亭江

    又名雒水、浽江水。在今四川成都平原东北,为沱江上游支流。嘉庆《什邡县志》卷6:雒水,“刘焉治绵竹时凿石垒亭, 以镇洛水,故以名江”。《晋书·李特载记》:永宁元年(301),“长史曹运、犍为太守李苾,督

  • 天街

    旧时帝都的街市称为天街。唐裴宜直《和周侍御洛城雾》诗:“天京飞辔踏琼英,四顾会疑在玉京。”又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 陈桥驿

    一名陈桥镇。在今河南封丘县东南二十六里陈桥乡。《旧五代史·周书·恭帝纪》:显德七年(960)正月,赵匡胤率兵北征,“发京师,是夕宿于陈桥驿。未曙,军变”,被拥立为帝,是为宋太祖。史称“陈桥兵变”。在河

  • 卑水

    即今四川美姑县境美姑河。《水经·若水注》: 马湖江 “又左合卑水,水出卑水县而东流,注入马湖江”。

  • 回河

    在今湖北天门市东北。《方舆纪要》卷77景陵县:回河在“县东北七十五里。自府北池河分流经此,又东南,入于沔水”。集镇名。在山东省济阳县东南部,东邻黄河。属济阳镇。人口 2330。为原回河镇人民政府驻地。

  • 承乡镇

    在今江西会昌县北八十里。明置巡司于此。清乾隆三十年 (1765) 裁。古镇名。在今江西省会昌县北。明宣德年间置巡检司于此。

  • 路桥镇

    即今浙江台州市南路桥区。《方舆纪要》卷92黄岩县: 路桥镇 “在县东三十里。宋初为新安镇,后改今名。今亦为戍守处”。

  • 朵甘卫都司

    明洪武六年(1373)置指挥使司。次年升都指挥使司,属西安行都指挥使司。治所在灵藏(今四川德格县西北俄支)。辖境相当今四川西部、青海南部及西藏昌都地区。后废。

  • 铁甲山

    在今浙江金华县西五十五里。《方舆纪要》卷93汤溪县: 铁甲山在 “县 (治今汤溪镇) 西五里。嘉靖中,矿贼作乱,官军讨败之于此”。

  • 石脆山

    在今陕西华县西南。《山海经·西山经》:符禺山“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