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利州

利州

①南朝梁置,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河静西南。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智州。

②西魏废帝三年(554)改西益州置,治所在兴安县(隋改绵谷县,即今四川广元市)。隋大业三年(607)改为义城郡。唐武德元年(618)复为利州,天宝元年(742)改为益昌郡,乾元元年(758)又改为利州。辖境相当今四川广元、旺苍、青川及陕西宁强等市县部分地。乾宁四年(897)于此置昭武军节度。五代唐平前蜀后曾改益川郡。北宋咸平四年(1001)为利州路治。辖境略缩小。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为广元路。唐初,武士彠为利州都督,其女武则天出生于此。

③辽统和二十六年(1008)置,属大定府。治所在阜俗县(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及凌源、建平等县市部分地区。元属大宁路。明初废。

④南宋置羁縻州,属邕州横山寨。治所在今广西田林县东利周瑶族乡。元属田州路。明洪武七年(1374)属广西布政司,嘉靖初废。


(1)北魏西益州,号小益州,南朝梁改为黎州,西魏复为西益州,废帝三年(554年)改置利州,治兴安县(隋改为绵谷县,今四川广元市)。隋大业初改为义城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为利州。天宝时曾改为益昌郡。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广元、旺苍及陕西省宁强等市县部分地。宋属利州路。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为广元路。(2)辽统和十六年(998年)置,治阜俗县(今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东大土城)。辖境约当今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一带。属中京道。金属北京路。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废附郭易俗县入州。属大宁路。明洪武中废。(3)南宋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东利周。属邕州所领羁縻州。元属来安路。辖境相当今田林县东一带。明嘉靖初废。


猜你喜欢

  • 宣化馆

    馆驿名。辽置,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辽史·地理志》 上京道引宋薛映记曰: “五十里保和馆,度黑水河,七十里宣化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西南。辽中京至上京沿途所设之驿馆。

  • 铁城山

    亦名铁围山。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舆地纪胜》 卷121郁林州: 铁城 “旧郁林州治。在兴业县”。《方舆纪要》 卷108兴业县: 铁城山在 “县南十里。石壁四周,险固若城,中平衍,容数百家。上多石窦,泉

  • 胶州湾

    一称胶澳。在山东半岛南岸,湾口为青岛港。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 德国通过 《胶澳租界条约》 强行租占。1914年又被日本强占。1922年我国收回。该海湾附近地区古为胶州,故名胶州湾。又称胶澳。在

  • 三江市

    即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南三江镇。清宣统《广东舆地全图》琼山县图:东南有三江市。

  • 和平关

    明永乐中置,属平武县。在今四川平武县西北。《明史·地理志》 平武县: “西有大鱼关、羊昌关、和平关。”

  • 宋村集

    即今山东文登市南宋村镇。清光绪《文登县志》卷3《坊市》:“西南三十里曰宋村集。”

  • 园头村

    在今广东潮安县南。明洪武四年(1371)移枫洋巡司治此。嘉靖末废。在今广东省潮安县南。明洪武四年(1371年)移枫洋巡检司治此。

  • 酒泉

    ①春秋周邑。《左传》: 庄公二十一年 (前673),“王与之酒泉”。今地不详。顾栋高 《春秋大事表》 以今陕西省大荔县之酒泉庄当之,不确。江永《春秋地理考实》 认为: “周既东迁,关中之地非周有,此酒

  • 汤州

    ①唐置,治所在汤泉县(今越南谅山省谅山东南)。辖境相当今越南谅山省及河北省部分地。天宝元年(742)改为汤泉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汤州。后废。②唐渤海国置,属中京显德府。治所在灵峰县(今吉林敦化市

  • 仁和镇

    ①北宋置,属蓬溪县。在今四川蓬溪县南二十里。《清一统志·潼川府二》 “利国镇”条内:“又仁和镇,在(蓬溪)县南二十里。”②在今江苏滨海县西北。旧属阜宁县,清时设苇荡右营守备驻此。(1)在北京市顺义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