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山
①在今广西兴安县北。《方舆纪要》卷107兴安县:凤鸣山“在县北三十七里。俗呼鸡爬山。宋淳熙间改今名”。
②一名五山、州北五山。在今四川荣县西北。《舆地纪胜》卷72荣州:州北五山,“《图经》云:五山,凡五山,以西为上,州衙据其首,州学次之,嘉祐寺又次之,天庆观又次之,东郭外东岳祠又次之。州之西北曰凤鸣山,州之西南曰浮图岩,相连属如画屏”。《方舆纪要》卷73荣县:凤鸣山在“县治西北。 《志》云:自县治北至县治西南之浮屠崖,有五山相连,亦曰五山”。
①在今广西兴安县北。《方舆纪要》卷107兴安县:凤鸣山“在县北三十七里。俗呼鸡爬山。宋淳熙间改今名”。
②一名五山、州北五山。在今四川荣县西北。《舆地纪胜》卷72荣州:州北五山,“《图经》云:五山,凡五山,以西为上,州衙据其首,州学次之,嘉祐寺又次之,天庆观又次之,东郭外东岳祠又次之。州之西北曰凤鸣山,州之西南曰浮图岩,相连属如画屏”。《方舆纪要》卷73荣县:凤鸣山在“县治西北。 《志》云:自县治北至县治西南之浮屠崖,有五山相连,亦曰五山”。
在今四川郫县西二十里友爱乡子云村。杨雄字子云,西汉著名学者,郫县人。死葬于子云村,后人建亭。唐刘禹锡《陋室铭》云:“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即此。明建亭于拜台之南,清重建于拜台并建祠。今亭毁而祠存。
一作胡阳县。秦置,西汉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唐河县南六十六里湖阳镇。西晋废。北魏太和二十二年 (498) 复置,为西淮安郡治。北周为升平郡治。隋开皇初为湖州治。大业初属舂陵郡。唐属唐州。金贞祐元年 (
汉、唐时长安渭水上建桥梁,有三: (1) 中渭桥。本秦所造横桥,为通渭水南北离宫而造。西汉初称渭桥或石柱桥,又名横门桥。武帝后增建东、西二桥,始有中渭桥之称。《三辅黄图》 卷6: “渭桥,秦始皇造。渭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置,属泉州府。治所即今福建同安县东南马巷镇。1912年废。旧厅名。清末置,治马家巷(今福建厦门市同安区东南马巷镇)。1912年废厅,裁入同安县。
在今福建武平县南。《方舆纪要》 卷98武平县: “南安岩在县南八十里。形如狮子。中有二岩,南岩窈窕虚明,石室天成; 东岩差隘,而石龛尤缜密,其中泉石种种奇胜,俗呼龙穿洞。”
即今湖南洞口县东南三十一里高沙镇。明杨山松有 《雨阻高沙市》 诗。清属武冈州,有州同驻此。
在今云南腾冲县东南二十里。《明一统志》卷87腾冲军民指挥使司: 罗生山 “在司城东南二十里。峰峦千丈,条冈百里,林木森茂,腾冲之名山也”。
唐开元前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境。一说在今康定县东北鱼通。北宋以后废。唐改叶川州置,治今四川省康定县境内。辖境约当今康定县一带。宋废。
在今广西天等县西南。《明一统志》卷85太平府:牛角山“在龙英州治(今龙茗镇)东。山有岩,形如牛角”。
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附近。原为五代时梁朱温的外甥袁象先的旧园,宋时归丞相李迪所有,后又归吴氏。园中有松、柏、枞、杉、桧、栝皆美木,“洛阳独爱栝而敬松”,松岛有数百年之松,故以松名。园中还筑有亭榭池沼。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