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凤山镇

凤山镇

①即今黑龙江省通河县西北百二十里凤山镇。1929年于此设凤山设治局。

②即今江西婺源县北浙源乡(凤山)。民国《婺源县志》图:北三区有凤山。


(1)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南部。面积19.2平方千米。人口1.1万。镇人民政府驻北凤山,人口 1750。因境内有云凤山,故名。1964年设凤山公社,1984年改乡,2000年改镇。产小麦、玉米、柿子。有采煤、农机、化工等业。凤张铁路支线和井陉矿公路经此。古迹有北凤山千佛碑、凤凰岭无梁殿。(2)在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南部。面积382平方千米。人口3.9万,满族居半。镇人民政府驻凤山,人口 6560 。原名土城子,1940年以广灵山凤凰石改今名。清曾为通判厅治、四旗厅治、县治。1953年设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镇。产玉米、谷子、蔬菜及中草药。天然气、油页岩藏量丰富。有农机、印刷、食品、皮毛、服装等厂。为丰宁剪纸发源地,诗人郭小川故里。112国道经此。古迹有凤山戏楼。(3)在黑龙江省通河县北部、岔林河上游。面积1593平方千米。人口6100。镇人民政府驻和平村,人口1530。1929年设凤山设治局,1931年改设凤山县。1939年撤县改村,1946年改区,后称第八区。1956年改凤山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5年改镇。主产玉米、大豆等。森林资源丰富,有林场。有食品加工、木材、林业机械等厂。专用森林铁路通乌鸦泡镇,公路通通河等地。(4)在福建省罗源县中部,东濒罗源湾。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31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凤山,人口2.3万。因城北凤山得名。《读史方舆纪要》福州府:凤山“县治北。山势耸起,两翼如张,因名”。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后历为县治。1941年设镇,1958年设凤山公社,1982年置镇。产稻、甘薯、柑橘、香菇。有机械制造、冶炼、针织、石板材、香菇保鲜等厂。104国道经此。古迹有万寿塔、圣水寺十八罗汉石雕和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5)在湖北省罗田县南部、大别山南麓。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257平方千米。人口11.2万。镇人民政府驻凤山,人口4.2万。自元大德八年(1304年)始,历为县治。1945年改名凤山镇,以镇内凤山得名。明嘉靖《罗田县志》:凤山“在县北,即今公堂坐山。其形展翅如凤,故名”。1949年改名城关镇,1953年设城关区。1958年设灯塔公社,1959年复名城关镇。1985年更名凤山镇。2001年北丰乡并入。地处大别山南麓。主产稻、小麦、蔬菜,盛产蚕茧。有机械、建材、化工、纺织、食品等工厂。318国道及罗兰、罗九公路会合于此。(6)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南部。面积121平方千米。人口2.4万。明至民国为柳城县县治。濒融江、龙江汇合口东岸。镇人民政府驻凤山街,人口 6200。因北有凤凰岭、南有乌鸾山得名。1950年为第六区,1958年设超美公社,1959年改凤山公社。1962年改区,1964年复公社,1984年置镇。产稻、甘蔗、花生、芝麻等。为“柳城云片糕”原产地。有电机、农机、制糖、造纸等厂。公路、水路通柳州市和县城。(7)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中东部。面积152平方千米。人口6.1万。镇人民政府驻凤山圩,人口 1400。明中叶建圩于蕉麻圩。明末迁今址。相传建圩清基时,挖出乌鸦被誉为凤凰,遂改名凤山圩。1950年为博白县十一区。1958年设凤山公社,1962年改区,1966年复公社,1984年置镇。产稻、木薯、烟叶、淮山药、荔枝、龙眼、柑橙等。有农机、家具、服装、爆竹、油毡、造纸、编织等厂。有农贸集市。公路通县城及广东廉江。(8)在贵州省福泉市东南、羊老河西侧。面积52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凤江村,人口 3520。古为湘黔驿道驿站,名老羊驿。1933年置凤山镇,因附近凤凰山得名。1958年建公社,1984年复镇。产稻、玉米、小麦、油菜籽、烤烟等。为市大牲畜交易市场。贵鲇公路经此。古迹有竹王祠。(9)在云南省凤庆县中部、凤庆河谷。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216.3平方千米。人口6.8万。镇人民政府驻凤山,人口1.9万。元天历元年(1328年)设土府时建圩。因镇区西靠凤山得名。元泰定四年(1327年)置顺宁府起,历为府、县治所。1954年起为凤庆县治。1950年为凤庆县三区。1951年城、郊合置顺城镇。1954年更名凤山镇,以后城、郊多次分并,1988年复置镇。地处凤庆河谷地带。产稻、玉米、小麦、蔬菜、茶叶。特产油鸡、凤尾扫帚。有制茶、农机、造纸、针织、服装、皮革、糖果、酿酒、印刷等厂。县内最大集市。保云公路从东郊经过。城内有孔庙大成殿、凤鸣阁等。凤山上有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

  • 西顶

    碧霞元君庙的俗称。即今北京市海淀区西南蓝靛厂。明万历年间于此建西顶碧霞元君庙。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改名广仁宫。清《日下旧闻考》卷99引《圣祖御制重修西顶广仁宫碑》:“京城西直门外有西顶,旧建碧霞

  • 高凉河

    即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南白坌河。《清一统志·克什克腾》: 高凉河 “在旗 (旧驻地在今克什克腾旗东南瑞芝乡) 西南五十里。蒙古名拜查。源出拜查泊,东北流,入潢河 (西拉木伦河)”。

  • 山西省

    清改山西布政使司置,治所在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简称晋,别称山右、河东、三晋。在中国中部,位于黄土高原东端太行山与黄河中游峡谷之间。因地处太行山之西得名。面积15.6万平方千米。人

  • 石堂溪

    在今江西贵溪县西二十里。《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贵溪县:石堂溪,“《志》云,县南百二十里有石堂,中可坐数百人,下为石堂溪,北流合于芗溪”。

  • 始昌县

    ①西晋置,属天水郡。治所在今甘肃礼县东北。后废。《水经·漾水注》: “西汉水又西南径始昌峡。《晋书地道记》 曰: 天水始昌县故城西也。”②南朝宋置,属乐昌郡。治所在今广东四会市北。南齐为乐昌郡治。隋平

  • 蔡家崖

    即今山西兴县西蔡家崖。1939年后为晋绥边区政府驻地。

  • 可卢山

    在今四川宜宾市东南。《元和志》卷31南溪县:可卢山“在县南五十里。山多筇竹”。《方舆纪要》卷70南溪县:可卢山“在县南五十里。山多筇竹。《蜀志补遗》云:古宜宾县也。本名可无山,讹为可卢”。

  • 蒲华城

    亦作不花剌、卜哈儿。西辽属地。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元史· 太祖纪》: 十五年 (1220),“帝克蒲华城”。元耶律楚材 《西游录》:“寻思干之西六七百里有蒲华城,土产更饶,城邑稍多。”又作卜哈儿

  • 外岔沟镇

    在今吉林集安市西南岔沟河西岸外岔沟村。民国《辑安县志》卷1:“外岔沟门在城西一百一十里。前临鸭绿江,交通便利,杂货商三十余户。商业为全境之冠。”

  • 愉怡街

    即今江西东乡县东北愉怡乡。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 卷2抚州府东乡县: 东北有 “愉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