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坡镇
在今山西壶关县南冯波村。《清一统志·潞安府》:冯坡镇“在壶关县南二十八里黄山下”。
在海南省文昌市北部。面积105.4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冯坡,人口580。为侨乡。清代建圩。原名冯家坡,现简化,因冯姓居此坡地得名。建国前属冯凤乡。1951年为文昌县第七区(即翁田区)、八区(抱罗区)、十区(锦山区),1957年撤区并乡分属翁田、抱罗、锦山乡。1983年改为冯坡区,1986年建镇。产稻、花生。有农机、发电、砖瓦等厂。有公路通琼文公路和文铺公路。
在今山西壶关县南冯波村。《清一统志·潞安府》:冯坡镇“在壶关县南二十八里黄山下”。
在海南省文昌市北部。面积105.4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冯坡,人口580。为侨乡。清代建圩。原名冯家坡,现简化,因冯姓居此坡地得名。建国前属冯凤乡。1951年为文昌县第七区(即翁田区)、八区(抱罗区)、十区(锦山区),1957年撤区并乡分属翁田、抱罗、锦山乡。1983年改为冯坡区,1986年建镇。产稻、花生。有农机、发电、砖瓦等厂。有公路通琼文公路和文铺公路。
北魏永安二年 (529) 置,属巨鹿郡。治所在今河北宁晋县。隋开皇六年 (586) 改为廮陶县。古县名。北魏永安二年(529年)分廮陶县置,治今河北省宁晋县。为巨鹿郡治。隋开皇六年(586年)又改名廮
一名恶溪,亦名丽水。在今浙江省中南部。为瓯江支流。源出今浙江磐安县南大盘山,西南流经缙云县,在丽水市东南入大溪。《新唐书·地理志》处州丽水县:“东十里恶溪,多水怪,宣宗时刺史段成式有善政,水怪潜去,民
在今黑龙江省海伦市西南。《金史·世宗纪》: 二十五年 (1185) 四月甲子,“诏于速频、胡里改两路猛安下,选三十谋克为三猛安,移置于率督畔窟之地,以实上京”。即此。
①在今湖南永州市西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81零陵县:龙洞“唐末里人唐世旻居此,团聚乡兵,保固里闾处也”。②即今大龙洞。在今云南昭通市北二十里。《明一统志》卷72乌蒙府:龙洞河“在府东北三十里。源出小
地区名。指今四川东部地区。《旧唐书·杜甫传》:永泰年间,杜甫“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
春秋鲜虞邑。在今河北唐县西南十三里都亭。《左传》:昭公十三年(前529),“晋荀吴自著雍以上军侵鲜虞,及中人”。《史记·赵世家》:敬侯十一年(前376),“伐中山,又战于中人”。古邑名。春秋狄邑。在今
在今甘肃静宁县南。《明一统志》 卷35平凉府: 威戎川 “在静宁州南四十里。宋于此筑威戎堡,金置威戎县,因名”。
东汉建初五年 (80) 改琅邪郡置,治所在开阳县 (今山东临沂市北十五里)。东晋后复为郡。东汉建初五年(80年)以琅邪郡改置,治开阳县(今山东临沂市北)。辖境约相当今山东省沂山及诸城、胶南以南,沂水、
隋大业初改长城县置,属平凉郡。治所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北十里。唐武德八年(625)移治今宁夏彭阳县西古城乡附近,属原州。五代时废。古县名。隋大业二年(606年)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东南。属平凉郡。
在今山东济南市大明湖公园内湖中小岛上。面山背湖,风景绝胜。唐天宝四年(745)诗人杜甫与书法家北海太守李邕相会,留下了《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历下亭旧址早废。今亭为清代所建,中悬清高宗弘历所书“历下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