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兴福镇

兴福镇

即今山东博兴县东南兴福镇。清道光《博兴县志》:东南有兴福镇。


(1)在山东省博兴县东南部。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兴福,人口1.9万。村始建于西汉初,后因村南建洪福寺,故名兴福庄。明洪武四年(1371年)曾名兴福街。清初改名兴福镇。1946—1957年设兴福区,1957年改乡。1958年成立兴福公社,1961年复区,1968年复为公社。1984年建兴福乡,1985年建镇。主产玉米、大豆、小麦、棉花,兼产甘薯、谷子、高粱、芝麻、蔬菜等。有制胶、建筑、建材、运输、厨房设备、工艺美术、黑白铁加工、扫帚加工等业,有编制簸箕、笸箩等传统手工业。博临公路经此。新建洪福园为黄河下游最大的碑林,汇集中外各界名人真迹。有新石器时代晚期村高古遗址。建有王桥烈士纪念亭。(2)在广东省蕉岭县中部、洋稠嶂北侧。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谢陂桥,人口 3320。因曾有兴福寺,镇由此得名。1949年设兴梅乡。1958年属梅县红旗二社,1962年属蕉岭蕉城公社,1976年改称东方红公社。1981年分设东方红、红岗两公社,1984年合设兴福区。1986年建乡,1993年设镇。地处蕉岭盆地中部的石窟河平原和丘陵区。主产稻,是县粮食主产区之一。建有两座水库和水电站。有建筑、水电、农副产品加工、石灰、砖瓦、家具等业。石窟河段设木材放运码头。205国道经此。


猜你喜欢

  • 陬溪

    即西溪。在今湖南衡山县西二里。《新唐书·邓处讷传》: “陬溪人周岳与 (雷) 满狎,因猎,宰肉不平而斗,欲杀满,不克。见满已据州,悉众趋衡州。” 《方舆纪要》 卷80作 “鲰溪”。

  • 化政郡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置,属夏州。治所在岩绿县(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辖境相当今陕西榆林、佳县、横山等市县和内蒙古乌审旗南部地。西魏大统十二年(546)改名弘化郡。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置,治

  • 鸟吊山

    即今云南洱源县西南凤羽山。郭义恭《广志》曰:“有吊鸟山,县西北八十里,在阜山。众鸟千百群共会,鸣呼啁哳,每岁七月、八月晦望至,集六日则止,岁月六至。雉雀来吊特悲。其方人夜然火伺取,无嗉不食者以为义鸟,

  • 中坝麦马

    清末分隆坝二族置,为玉树等二十五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杂多县南吉曲上流。

  • 宝鸡山

    即陈仓山。今陕西宝鸡市东南四十里鸡峰山。《新唐书·地理志》: 宝鸡县有宝鸡山。

  • 获 (獲) 水

    获, 《说文》 作 “”, 《水经》 作“猚”。《汉书·地理志》 梁国蒙县: “获水首受甾获渠,东北至彭城入泗。” 《水经·获水》: “获水出汳水于梁郡蒙县北,又东过萧县南,睢水北流注

  • 石新妇山

    亦名三新妇山。在今安徽祁门东北。《舆地纪胜》卷20徽州:三新妇山“在祁门东北二十里。每春雨初晴, 若彩服艳妆焉”。《方舆纪要》卷28祁门县:石新妇山“高四十一仞, 周二十五里,北接黟县武亭山。上有三石

  • 鸭池汛

    清置,在今贵州黔西县东南五十里鸭池河滨鸭池乡。为往来通道。旧有外委驻守。

  • 门辟村

    在今广东潮阳市西北六十里。明洪武二年(1369)设巡司于此。在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西北。明洪武二年(1369年)于此置门辟巡检司。

  • 通川郡

    隋大业三年 (607) 改通州置,治所在通川县 (今四川达川市)。辖境相当今四川达川、达县、宣汉、开江、万源、城口等市县地。唐武德元年(618) 改为通州,天宝元年 (742) 又改为通川郡,乾元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