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忠县
唐圣历二年(699)改容城县置,属易州。治所在今河北容城县北十五里城子村。《寰宇记》卷67容城县:“圣历二年契丹入寇,固守得全,因改名曰全忠县。”神龙二年(706)改为遒县。
古县名。武周圣历二年(699年)改容城县置,治今河北省容城县北。属易州。唐神龙二年(706年)改名逎县。
唐圣历二年(699)改容城县置,属易州。治所在今河北容城县北十五里城子村。《寰宇记》卷67容城县:“圣历二年契丹入寇,固守得全,因改名曰全忠县。”神龙二年(706)改为遒县。
古县名。武周圣历二年(699年)改容城县置,治今河北省容城县北。属易州。唐神龙二年(706年)改名逎县。
西魏改安城县置,为罗州治。治所即今湖北竹山县。《元和志》卷21竹山县:“因黄竹岭以为名。”隋属房陵郡。唐属房州。南宋末移治今县南。元初还旧治。明洪武十年(1377)废。十三年(1380)复置,属襄阳府
北宋明道三年(1034)置,属德顺军。在今宁夏西吉县东偏城附近。《宋史·夏国传》:庆历元年(1041)二月,“攻渭州,逼怀远城”。即此。后改为怀远砦。宋置,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庆历元年(104
清末置,属黑龙江副都统。在今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漠河乡。民国 《黑龙江志稿》 卷33黑河所属卡伦: “漠河,距巴尔戈力卡伦一百十二里,距漠河口有金矿处十余里。”1917年于此置漠河县。
明洪武八年(1375)改酉阳州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即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四川酉阳、秀山等县地,同年属重庆卫。永乐十六年(1418)改属夔州卫。天启元年(1621)升为宣慰司。明初改酉
在今江苏吴江市东。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卷13:三高祠“在吴江县垂虹桥南。……乾道三年,县令赵伯虚徙之雪滩。三高者:范蠡、张翰、陆龟蒙也。此祠人境俱胜,名闻天下”。
在今山东莒县西南二十五里五花营。西汉元朔二年 (前127) 封城阳共王子壮为辟土侯,即此。《水经·沭水注》: 葛陂水 “发三柱山,西南流径辟土城南,世谓之辟阳城”。
即今四川自贡市东北群乐乡。民国《富顺县志》卷3:三多寨“上距县百一十五里。场附砦垣高踞山半,毘连内邑,托庇金汤”。
在今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西一里。《方舆纪要》 卷115新平县: “洪本泉在县治西。流灌郊郭,为利甚溥。”
清置,属褒城县。即今陕西汉中市西北宗营镇。在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中北部。面积9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宗营,人口 4970。明代为褒城县宗营寨,一名宗汉镇,清雍正《陕西通志》载清初设宗营镇。
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三十里桃源山。相传即晋陶潜所记桃花源。在湖南省桃源县城西南15千米水溪附近。面临沅水,背倚群山,苍松翠竹,风景优美。相传因东晋诗人陶潜所写的《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而得名。自唐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