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北九十余里。《清一统志·建宁府》: 廌山 “蜿蜒逶迤,如琢如削。宋游酢读书于此”。学者称酢为 “廌山先生”。
亦名闼门池、龙潭、温凉泊、天池。即今吉林抚松县东南、安图县西南之白头山天池。为中朝两国界湖。《清一统志·吉林》: “图门,国语万数也。” 意为万水之源。松花江发源于此。古湖名。即今吉林省东南中朝边境白
三国魏改益县置,属齐国。治所在今山东寿光市南十里。南朝宋及北魏属齐郡。北齐天保七年(556) 移治今山东青州市,为青州及齐郡治。隋为北海郡治。唐为青州治。金为益都府治。元为益都路治。明、清为青州府治。
十六国后凉都城姑臧城的城门,在今甘肃武威市。《晋书·秃发利鹿孤载记》: 建和年间,秃发傉檀袭姑臧,“耀兵于青阳门”,即此。
西汉置,为勃海郡治。治所在今河北沧县东南四十里旧州镇。《元和志》 卷18清池县: “本汉浮阳县……在浮水之阳。” 因名。北魏太和十一年(487) 为浮阳郡治。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名清池县。古县
清顺治三年(1646)置,属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驻地在嘎海庙(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北乌拉盖苏木)。1914年划归察哈尔特别区,1928年属察哈尔省。1947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49年并入东部联合旗
北宋元符元年 (1098) 于故没烟后峡建,初属西安州,后改属怀德军。在今宁夏海原县东南苋麻河水库附近。金属镇戎州,元废。
①指东汉首都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和西汉旧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②唐显庆二年(657)以后,称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和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为两京。③北宋以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市)和西京
又名转经堂。在今四川金川县南安宁乡。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57懋功厅: 转经堂 “在崇化屯广法寺左。旧为金川寺土妇诵经之所”。魏源 《圣武记》卷7: “勒乌围其官寨,碉坚墙厚,西临大河,迤南有转经楼
即黑龙江省通河县西北岔林乡。民国《黑龙江志稿》通河县图:县西北有岔林街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