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会昌县

会昌县

①唐景云元年(710)改武隆县置,属幽州。治所即今河北永清县。天宝元年(742)改名永清县。

②唐天宝三年(744)析新丰、万年二县置,属京兆府。治所即今陕西临潼县。因县境有会昌山得名。七年(748)改名昭应县。

③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分雩都县置,属虔州。治所即今江西会昌县。《舆地纪胜》卷32赣州会昌县:“《图经》云,凿井得瓴甋十二,上有篆文为会昌,因以名县。”南宋绍定四年(1231)升为会昌军,咸淳五年(1269)复为会昌县,属赣州。元大德元年(1297)升为会昌州。明洪武二年(1369)复降为会昌县,属赣州府。民国初属江西赣南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


(1)古县名。(1)唐景云元年(710年)改武隆县置,治今河北省永清县。属幽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名永清县。(2)唐天宝二年析新丰、万年二县地置,治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属京兆府。七载改名昭应县。(2)今县名。在江西省东南部、赣江东源贡水流域,东邻福建省。属赣州市。面积 2722 平方千米。人口43.3万。辖6镇、15乡。县人民政府驻文武坝镇。唐雩都县地。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析置会昌县,治九州镇(即今文武坝镇)。以凿井得砖有“会昌”二字得名,或说因境内会昌峡得名。《舆地纪胜》:“凿井得瓴甋十二,上有篆文为会昌,因以名县。”南宋绍定年间升会昌军,咸淳时复降为县。元大德元年(1297年)升为州,明复降为县,隶赣州府。1912年属江西省,1914年属赣南道,1927年复属江西省。1949年属瑞金专区,1950年属宁都专区,1952年属赣州专区,1954年属赣南行政区。1964年属赣州专区,1970年属赣州地区,1998年属赣州市。地处赣南中低山与丘陵区,武夷山蜿蜒于境东,地势由东、南、西三面向中、北部倾斜;湘江由南向北流至湘江镇汇入绵水后称贡江。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甘蔗、烟叶、油菜籽、大豆等,为全国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和省商品粮基地县。矿产有钨、煤、岩盐、锡、石灰石、萤石等。工业有采矿、冶金、机械、电力、水泥、制糖、酿酒、食品等。藤器为地方名产。有206、323国道等公路。名胜古迹有汉仙岩、会昌山、林岗坝古窑址等。纪念地有中共粤赣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及省军区旧址。


猜你喜欢

  • 舞剑台 (臺)

    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盘山天成寺北。又名西台。相传为唐李靖舞剑台。明 《帝京景物略》 卷8: “逾四岭而西者,李靖庵。有峰,高二里,顶广四丈而平,李靖舞剑台。靖往战高丽,过此台也。”

  • 刀毕河

    即乌苏里江上源。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北。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3:乌苏里江“刀毕河在三道沟河之西。源出锡赫特山脉之南端,东北流与三道沟河合。二河既合北流至密山县东界,松阿察河挟兴凯湖之水自左岸来会

  • 招信路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招信军置,治所在盱眙县 (今江苏盱眙县)。辖境相当今江苏盱眙及安徽天长、五河、明光等县市地。十五年 (1278) 改为临淮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招信军置,治盱眙

  • 龙巢县

    南朝梁置,为土州治。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五十里。北周改置左阳县。

  • 拜答刺河

    今蒙古国巴彦洪果尔省拜达里克河。元《圣武亲征录》 载: 成吉思汗与汪可罕联兵攻乃蛮,回师至拜答剌边只儿之地,遭乃蛮伏兵截击。拜答剌为河名,“边只儿” 意为两河合流处,指今拜达里克河与扎克河会流点附近地

  • 北陈郡

    北齐置,治所在今安徽合肥市西。隋开皇初废。南朝梁置,治长平县(今安徽寿县境)。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寿县一带。或说北齐置,治今安徽省合肥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合肥、肥东、肥西等市县地。隋开皇初废。

  • 类伍齐

    又作类乌齐。在今西藏类乌齐县西北类乌齐镇。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4: “察木多由类伍齐草地进藏。” 即此。见“类乌齐县”。

  • 翁源水

    亦名滃溪,泷头水。即今广东翁源、英德二县市境之翁溪。《方舆纪要》 卷102英德县: 泷头水在 “县南十里。源出翁源县之翁山,经象冈流至此,亦谓之翁源水,与泷水合。泷水即武水之别名。浈水合于武水,故兼有

  • 辛庄

    ①即今河北故城县东北三十四里西辛庄乡。清光绪《故城县志》卷4:新北下乡东辛庄、西辛庄“距城十五里”。②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南。1944—1950年先后为双山、麓水县治。

  • 羊鼻山

    在今云南宜良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15路南州:羊鼻山“在邑市废县(今北古城镇)东北十五里。以形似名。顶有泉,引以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