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吉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新丰县置,属循州。治所在今广东新丰县东北长吉屯。大业初省入河源县。
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以新丰县改名,治今广东省新丰县东新丰江南。属南海郡。大业初废。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新丰县置,属循州。治所在今广东新丰县东北长吉屯。大业初省入河源县。
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以新丰县改名,治今广东省新丰县东新丰江南。属南海郡。大业初废。
①在今四川仁寿县南。《方舆纪要》 卷53隆州: 鼎鼻山“在仁寿县南一里。其山隆起,又曰隆山,州盖以此得名”。②亦名打鼻山。在今四川彭山县南。《隋书·地理志》: 彭山县有鼎鼻山。《元和志》 卷32彭山县
西藏古代族部名,旧称西女国或女国。《隋书·女国传》:“女国,在葱岭之南,其国代以女为王,王姓苏毗,字末羯。”《新唐书·苏毗传》:“苏毗,本西羌族,为吐蕃所并,号孙波,在诸部最大。东与多弥接,西距鹘莽硖
在今河南卢氏县境。1946年革命根据地置卢雒县治此。
①指今四川重庆市东北二十里之铜锣峡。《水经·江水注》: “江水径阳关……又东径黄葛峡,山高险,全无人居。” 《清一统志·重庆府一》: 黄葛峡,“ 《旧志》: 涂山足有古黄葛树,下有黄葛渡,即黄葛峡也”
又作龙布定。在今西藏南部,门隅地区达旺西北四十里处。藏语意为龙瓶。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为门隅三十二错、定(错、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之一。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
元至正十五年 (1355) 改盘顺府置,属四川行省。治所在今湖北鹤峰县境。明洪武五年(1372) 改为长官司,成化末复为安抚司,属容美宣抚司。清初废。
①隋文帝杨坚的陵墓。在今陕西扶风县东南,接武功县界。②唐玄宗李隆基的陵墓。在今陕西蒲城县东北三十里金粟山上。《新唐书·地理志》 奉先县:“泰陵在东北二十里金粟山。”③为明孝宗朱祐樘之陵。在今北京市昌平
三国魏置,属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六安县西。《水经·泄水注》: “博安县,《地理志》 之博乡县也。王莽以为杨陆矣。泄水自县,上承沘水于麻步山,西北出,历濡溪,谓之濡水也。” 西晋废。古县名。三国魏置,治
唐龙纪元年 (889) 置,治所在楼烦县 (今山西娄烦县)。辖境相当今山西娄烦县及静乐县东南部。北宋咸平五年 (1002) 移治静乐县 (今静乐县),熙宁三年 (1070) 废,十年 (1077) 复
北宋时藏族地方政权辖地。约在今西藏阿里地区西北部及毗邻克什米尔东部拉达克地区。藏族吐蕃王朝(约629—842)极盛时号称大蕃,吐蕃灭亡后,其王室后裔的一支领有其地,因称小蕃。公元10世纪时曾与辽王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