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棉河
即今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南伊敏河。《清一统志·黑龙江》:济尔玛台河“在呼伦布雨尔东七十余里。源出东南库克齐尔摩多。又相近有伊棉河”。民国《黑龙江志稿》卷4《地理志·山川》 呼伦县:依奔河“亦作伊敏,《盛京志》作伊绵,《提纲》作依本,《纪略》作伊密。满洲语依棉,聚集也。县东二十里,《金史》谓之移米河。源出室韦山东北麓……入于海拉尔河”。
即今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南伊敏河。《清一统志·黑龙江》:济尔玛台河“在呼伦布雨尔东七十余里。源出东南库克齐尔摩多。又相近有伊棉河”。民国《黑龙江志稿》卷4《地理志·山川》 呼伦县:依奔河“亦作伊敏,《盛京志》作伊绵,《提纲》作依本,《纪略》作伊密。满洲语依棉,聚集也。县东二十里,《金史》谓之移米河。源出室韦山东北麓……入于海拉尔河”。
唐开元元年 (713) 改洛州置,治所在洛阳、河南二县 (今河南洛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济源市及洛宁、渑池等县以东,新密、巩义二市以西伊、洛、河流域。金兴定初改为金昌府。元改为河南府路。明改为河南府。
亦名姜维岭。在今陕西周至县南五十里。《三国志·蜀书·姜维传》:延熙二十年(257),姜维欲向秦川,“复率数万人出骆谷,径至沈岭”。即此。古山名。在今陕西省周至县西南。三国蜀延熙二十年(257年),姜维
①唐天宝元年 (742) 改永宁县置,属开阳郡。治所在今广东罗定市西南罗定江东。《新唐书·地理志》 建水县: “以建水在西”,故名。北宋开宝六年 (973) 废。②清乾隆三十五年 (1770) 降建水
①在今安徽铜陵县东五十里,接繁昌县界。《舆地纪胜》 卷22池州: 狮子峰 “在铜陵之贵山,远望有类狮子。远望淮南,皆在极目”。②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元史·伯颜传》: 至元十三年 (1276),“伯颜
北宋置,属秦州。即今甘肃武山县东三十里洛门镇。以伏羌县有大落门,故名。
西汉置,属东海郡。治所在今江苏沭阳县东北。东汉废。
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北石桥镇西。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南阳市北)人,东汉科学家、文学家。精通天文历算,总结前人成就,创制测定天体位置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公元139年卒,葬
即梁田坡。在今陕西华县西南。《资治通鉴》:唐中和三年(883),黄巢将“尚让等将十五万众屯于梁田坡。”胡三省注:“《旧书》作良天坡。”又称梁田坡、梁田陂。在今陕西省华县西南。《资治通鉴》:唐中和三年(
又作干不察。即今柬埔寨。《元史·世祖纪》:至元十八年(1281)十月,“诏谕干不昔国来归附”。
在今吉林长春市南。《清史稿·地理志》:长春府:“东南十里堡达双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