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二郎山

二郎山

①在今四川泸定县东,与天全县交界。历为川、藏路所经之地。海拔3040米。民国刘赞廷《泸定县志》:“本县北由马鞍山绵亘南伸向二郎山至飞越岭。”

②在今陕西子长县西安定镇南。《方舆纪要》卷57安定县:二郎山“在县(治今子长县西北安定镇)南一里。双峰并立,因名”。


(1)在四川省中西部,泸定、天全、荥经三县交界处。因山上昔有二郎庙,以庙得名。为邛崃山分支夹金山南延部分。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由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构成。一般海拔 3000 米左右。同名高峰海拔3437米,川藏公路爬越其垭口(海拔2980米)。有针、阔叶林和经济林,林中有珍贵动物大、小熊猫等。西侧有横跨大渡河的著名铁索桥泸定桥。(2)俗称西山。在陕西省神木县城西。山势蜿蜒跌宕,巍峨险峻。窟野河、兔沟河汇流于前,古长城穿行于后,东西石壁陡峭,松柏挺立。相传在明代,窟野河水每遇山洪暴发,冲毁大片农田,人们为乞求神灵保佑平安,在此山塑起二郎神像,故名二郎山。又因其貌酷似驼峰,又称驼峰山。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武宗皇帝来此游山,观其形像一个巨大石笔架,赐名笔架山。依山势修筑了八仙洞、地藏洞、二郎庙、关帝庙、诸神殿、三教殿、祖师庙、玉皇阁、娘娘庙等建筑,错落有致。二郎山秀丽、雄奇,一年四季游人络绎不绝。


猜你喜欢

  • 杨村镇

    ①即今天津市武清县治。《明史·恭闵帝纪》:建文三年(1401),“平安败燕将李彬于杨村”。即此。明设巡司、管河通判。清设守备、武清县丞、主簿于此。1950年武清县迁治于此。②即今河北定兴县东南杨村乡。

  • 牵牛山

    在今宁夏隆德县东。《周书·贺拔岳传》:“贼行台万俟道洛率众六千,退保牵牛山。岳攻之。”又《文帝纪》: 魏永熙三年 (534),讨侯莫陈悦,“ (宇文) 导至牵牛山追及悦,斩之”。

  • 峄县铁路

    即枣台铁路。从山东枣庄经峄城至台儿庄。

  • 花道

    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元史·木华黎传》:元太祖时,“进攻北京,金守将银青率众二十万拒花道逆战,败之,斩首八万余级”。即此。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南古山林附近。《元史·木华黎传》:成吉思汗十年(121

  • 太清楼

    北宋东京(今河南开封市)宫廷藏书画楼。在后苑。《续资治通鉴长编》: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三月乙已:“太清楼藏太宗御制及墨迹石本九百三十四卷、轴,四部群书三万三千七百二十五卷。是日,上召辅臣对苑中,

  • 青衣江

    ①古名大渡水、沫水、平羌江、平乡江、雅河。在今四川西部,为大渡河最大支流。《水经·青衣水》: “青衣水出青衣县西蒙山,东与沫水合也,至犍为南安县入于江。” 源出四川宝兴县北夹金山南麓,曰宝兴河,西南流

  • 黄艤湾站

    元置,为泸州所辖十站之一。在今四川泸县东南弥陀镇。《方舆纪要》 卷72泸州: 泸川水驿“在州治东。又东六十里有黄艤水驿”。

  • 东嘉州

    唐武德五年(622)置, 治所在永嘉县(今浙江温州市)。辖境当今浙江温州市,永嘉、乐清二县, 飞云江及鳌江流域。贞观元年(627)废。唐武德五年(622年)置,治永嘉县(今浙江温州市)。辖境约当今浙江

  • 禹杭

    即今浙江余杭市的别称。相传夏禹治水,会诸侯于会稽,船至此舍航登陆,因名。《元和志》 卷25杭州余杭县引 《吴兴记》 云: “秦始皇三十七年,将上会稽,涂出此地,因立为县,舍舟航于此,仍以为名。” 实则

  • 筼筜港

    即今福建厦门市厦门岛西侧筼筜港。《明通鉴》 附编: 清顺治八年 (1651) 郑芝莞守厦门,清总兵马得功取厦门,“得功以岛屿孤悬,不敢留,出筼筜港”,即此。即今福建省厦门市筼筜港。《明通鉴》附编:清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