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

在今江苏扬州市西门外。《方舆胜览》卷44扬州:二十四桥“隋置,并以城门坊市为名。后韩令坤省筑州城,分布阡陌,别立桥梁,所谓二十四桥者,或存或废,不可得而考”。宋沈括《补笔谈》犹载二十四桥之名。或谓二十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古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扬州画舫录》卷15斥其非。


在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风景区西部。旧时一说为茶园、大明等二十四座桥的合称,在扬州城内。现桥为20世纪80年代末新建,为瘦西湖风景区组成部分。占地近百亩。由玲珑花界、熙春台、二十四桥和望春楼四组景观组成。唐代诗人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有:“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诗中的二十四桥已无从考究,今二十四桥景区为近年新建。玲珑花界相传为清乾隆帝观赏芍药之处,熙春台是乾隆帝祝寿之处,所以又叫“春台祝寿”。新建的二十四桥,长24米、宽2.4米,呈玉带状单孔石拱桥。站立桥上,犹如置身于琼瑶仙境之中。


猜你喜欢

  • 仇摩置

    即今乌斯腾塔格。在今新疆于田县南。《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与于阗河合,南源导源于阗南山,俗谓之仇摩置。”

  • 婺州

    隋开皇九年 (589) 分吴州置,治所在吴宁县(今浙江金华市)。《元和志》 卷26: 婺州 “盖取其地于天文为婺女之分野”。辖境相当今浙江金华江、衢江流域各市县地。大业初改为东阳郡。唐武德四年(621

  • 闽侯县

    1913年3月由闽县、侯官两县合并置,取两县首字为名。为福建省会。治所即今福建福州市。其后为闽海道治。1928年直属福建省。1944年改名林森县。1933年11 月,国民党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等在福州城

  • 成县

    ①东汉置,属济北国。治所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九十里。西晋废。②明洪武十年(1377)改成州置,属巩昌府。治所即今甘肃成县。清属阶州。民国初属甘肃渭川道。1927年直属甘肃省。(1)古县名。东汉置,治今山

  • 八陉

    即太行八陉。由太行山天然峡谷开辟成陉道,历来为华北平原与太行山的交通要隘。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2:“太行八陉:轵关陉(在今河南济源市)、太行陉(在今河南沁阳市)、白径陉(在今河南辉市)、滏口陉(在今

  • 芭州城

    在今陕西府谷县北。《方舆纪要》卷57府谷县“宁丰城”条下:芭州城“在县东北九十里。元初置州,属山西太原路。至元初省入保德州”。

  • 三过山

    约在今浙江余姚市东南。《舆地纪胜》卷11庆元府:三过山“在慈溪县南。山势孤峻,临于江滨,潮水萦回,舟人理棹,虽一过犹三过焉”。

  • 金池县

    唐贞观五年 (631) 置,属羁縻西金州。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境。八年 (634) 属岩州。后废。

  • 清河口

    ①即大清河口。在今河北乐亭县南五十里老滦河底入海口处。今地名大清河。②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南。《元史·地理志》 淮安路清河县: “本泗州之清河口,宋立清河军,至元十五年为县。”即“清口(1)”。

  • 苏村站

    元置,在今广东博罗县西南东江北岸苏村圩。元置,在今广东省博罗县西南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