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乌奴山

乌奴山

又名乌龙山。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嘉陵江边。《舆地纪胜》卷184利州:乌奴山“在绵谷县。以李乌奴得名”。《方舆纪要》卷68广元县:乌奴山在“县西二里嘉陵江岸。峭壁如削,高不可上。晋、宋间有氐李乌奴者,据此作乱,因名。有乌奴城,齐永泰初,尝置东晋寿郡于此。一名乌龙山”。


古山名。又名乌龙山。即今四川省广元市市中区乌龙山。晋宋间,氐族李乌奴据此,因名。南齐置东晋寿郡于此。


猜你喜欢

  • 小弋阳陂

    在今河南潢川县东。《三国志·魏书·贾逵传》:逵为豫州刺史,“遏鄢、汝,造新陂。又断山溜长溪水,造小弋阳陂。又通运渠二百余里,所谓贾侯渠者也”。

  • 秣陵浦

    在今江苏江宁县南。宋 《景定建康志》 卷19: 秣陵浦 “在城南五十里。阔一十丈,长一十里,深一丈一尺,溉田四十顷。《舆地志》 云: 浦以旧县为名”。《方舆纪要》 卷20江宁县: 秣陵浦,“ 《志》云

  • 小河堤

    在今山东临沂市北。《方舆纪要》卷33沂州:小河堤“元人所筑, 以防涑水冲啮。又北五里有苏家堤,又北五里曰安净堤, 皆元筑”。

  • 强 (彊) 川口

    即羌水之口。在今甘肃东南西倾山南白龙江沿岸。《三国志·魏书·邓艾传》: 景元四年 (263),邓艾伐蜀,遣天水太守王颀攻姜维营。金城太守杨欣等诣甘松,“欣等追蹑于强川口,大战,维败走”。《资治通鉴》:

  • 勤州

    唐武德四年 (621) 析春州置,治所在铜陵县(今广东阳春市东北)。次年废。万岁通天二年(697) 复置,长安中又废。开元十八年 (730) 复置,治所在富林县 (今广东云浮市西南富林镇)。天宝元年

  • 洵城县

    唐武德元年 (618) 置,属洵州。治所在今陕西旬阳县境。贞观八年 (634) 废。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今陕西省旬阳县境。属洵州。贞观八年(634年)废。

  • 乌恰县

    1938年改乌鲁克恰提设治局置,属新疆省。治所在黑孜围(今新疆乌恰县)。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西南部、天山南脉与西昆仑山接合部。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面积1.8万平方千米。人口4.6万,其中柯尔克孜

  • 哈答山站

    明海西西陆路驿站之一。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牙克石市东南。

  • 下庄

    即今福建政和县南东下庄。清乾隆十三年(1748)置巡司于此。

  • 洪泽屯

    在今江苏淮安市东。《方舆纪要》 卷22淮安府: 洪泽屯,“ 《唐志》: 上元中,于射阳湖置洪泽屯,厥田沃壤,大获其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