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镇
即今陕西延安市东南临镇。1935—1937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置红泉县治此。
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东南部。面积412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临真,人口1780。北魏以镇临真川水得名临真,设真川县治。隋为临真县治,后废。1935—1937年为红泉县治。1942年复为临真县治,旋废县置镇,名临真镇,简称今名。1949年设临镇市乡,1955年改临镇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设镇。产谷子、糜子、玉米、小麦。延宜公路经此。
即今陕西延安市东南临镇。1935—1937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置红泉县治此。
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东南部。面积412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临真,人口1780。北魏以镇临真川水得名临真,设真川县治。隋为临真县治,后废。1935—1937年为红泉县治。1942年复为临真县治,旋废县置镇,名临真镇,简称今名。1949年设临镇市乡,1955年改临镇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设镇。产谷子、糜子、玉米、小麦。延宜公路经此。
亦作百岁山。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方舆纪要》卷73平茶洞长官司:白岁山在“司西三十里。高耸插天。土人以山积雪则有年,故名”。
唐置,属维州。在今四川理县东北境。《新唐书·地理志》: 维州 “有苻坚城”。《寰宇记》卷80霸州: “大聋山、小聋山,在州西北一十里,号苻坚城。”
即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天马山镇。清时有把总驻守。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娄县:“天马山镇在城北一十八里。”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升瑞州置,治所在高安县 (今江西高安市)。辖境相当今江西宜丰、上高、高安等市县地。明洪武二年 (1369) 改为瑞州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瑞州为路,属江西行省。治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西。《清一统志·武昌府二》:长江关“在江夏县西”。
在今山东滨州市南十里黄河南岸。清道光年间辟为黄河码头。旧有河工局。
又名马莲滩镇。在今陕西白水县西北。《清一统志·同州府二》:马莲镇“在白水县西北五十里秦山堡。有城。北出鄜延必由之路。甚险窄。明嘉靖间设巡司。今裁”。
即今广东新兴县北十里洞口镇,为东门河与新兴江汇合处。明万历 《广东通志》 卷46: 新兴县有洞口墟。
《尚书·立政》:“三亳阪尹。”《太平御览》卷155引皇甫谧《帝王世纪》:“殷有三亳,二亳在梁国,一亳在河南谷熟,为南亳, 即殷都也;蒙为北亳,即景亳, 汤所盟地。偃师为西亳, 即盘庚所徙者。”就今地而
亦作邵钢堡。明置,属宁夏左屯卫。即今宁夏青铜峡市北三十二里邵刚乡。正德五年(1510)设守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