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洋州站
又作东祥州、祥州。元置,在今吉林汪清县北。元《析津志》天下站名:“唆吉正东微北百二十(里)石迪,正东北五十(里)甫丹,百一十(里)东洋州。”明废。
又作东祥州、祥州。元置,在今吉林汪清县北。元《析津志》天下站名:“唆吉正东微北百二十(里)石迪,正东北五十(里)甫丹,百一十(里)东洋州。”明废。
即白河。在今北京市东北部。《辽史·地理志》 顺州:“有温榆河、白遂河。”
①西汉置,属西河郡。治所在今山西临县东北南庄。东汉废。②东汉建安十六年 (211) 分余杭县置,属吴郡。治所在今浙江临安县北十八里高虹乡。三国吴属吴兴郡。西晋太康元年 (280) 因与司州广平郡之临水
清置,属大鹏营。即今广东香港之香港岛东南赤柱。
在今山东莱州市西二十五里。《清一统志·莱州府二》:马埠寨“明初置百户所,辖墩三,曰马埠、海庙、扒埠”。在今山东省莱州市西二十五里。明初置百户所于此,辖马埠、海庙、扒埠三墩。
西晋太康五年 (284) 置,属魏兴郡。治所即今湖北郧县。南齐为齐兴郡治。梁为兴州治。隋属淅阳郡。唐属均州。元初废。至元十四年 (1277)复置,改为郧县。古县名。西晋太康五年(284年)改锡县置,治
即石牛道。古代陕西汉中盆地和四川盆地间的主要交通路线。自今陕西勉县西南行入蜀,经广元市而至剑阁县。《方舆纪要》 卷66四川: “石牛道亦名金牛道。”即“石牛道”。
在今山西大同市南。《新唐书·太宗纪》:贞观三年 (629),“并州都督李世勣为通漠道行军总管,……以伐突厥”。
唐贞观五年(631)置,后属羁縻炎州。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或黑水县境。后废。
清置,即今陕西礼泉县西北五十二里南坊镇。(1)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东南部。面积56.3平方千米。人口7.1万。镇人民政府驻东曲沂,人口 2470。1949年为岔河区,1951年改为第二区,1955年复
即今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西南挖黑河南岸瓦侯库乡。清为挖黑土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