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今天津市宁河县治。《清一统志·顺天府四》:芦台镇“即芦台军。元至元十九年立芦台盐使司。明亦设芦台场,置巡司。本朝初裁巡司,后复设”。清又于此设总兵驻防。芦台镇为芦盐汇萃之地,商业发达,交通便利,民国
明洪武初改台州路置,属浙江行省。治所在临海县(今浙江临海市)。辖境相当今浙江临海、台州二市及天台、仙居、宁海、三门、温岭五县地。清属浙江省。1912年废。(台tāi) 明洪武初改台州路置,治临海县(今
即今河北辛集市东二十二里和睦井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47束鹿县图: 北有和睦井。
即今陕西绥德县西南田庄乡。《清一统志·绥德州》:田庄堡“在清涧县北一百里,接本州界。明嘉靖中筑”。
即今山西长治县东南大峪村。《方舆纪要》卷42壶关县:“大峪岭在县西南三十里,有铁矿。”
在今四川三台县东。《清一统志·潼川府》: 秋林驿 “在三台县东五十里。……明洪武中置”。
1933年由思明县城区析置,属福建省。治所即今福建厦门市城区。1934年裁撤,并入思明县。1935年思明县撤销,城区及鼓浪屿区复置厦门市,仍属福建省。在福建省东南部沿海、金门岛西北侧。面积1637平方
清道光二年 (1822) 置,属兴安府。治所即今陕西岚皋县。1913年改砖坪县。
一名丰乐河。在今河南商丘、虞城、夏邑、永城等县境。《清一统志·归德府》:丰乐河“自商丘县朱家双庙流至焦家庄,入夏邑县界,名曰响河。又东流至朱家桥,入永城县界,名曰巴沟河。又流至梁家桥入江南境,出睢河以
在今四川金川县西北。峰峦层叠,延袤百五十里。《清史稿·海兰察传》:乾隆四十年(1775)征金川,“寻分兵千人偕福康安赴宜喜,先取甲索贼碉”。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