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尹
北魏延和元年(432)改代尹置,治所在平城县(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古城)。太和十七年(493)改为代郡。
北魏延和元年(432年)改代尹置,治万年县(即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古城)。太和十七年(493年)改代郡。
北魏延和元年(432)改代尹置,治所在平城县(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古城)。太和十七年(493)改为代郡。
北魏延和元年(432年)改代尹置,治万年县(即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古城)。太和十七年(493年)改代郡。
元至元二十年 (1283) 置,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贵阳市。明隆庆三年(1569) 程番府移治于此,改置贵阳府。
即峡路。因在长江三峡以西而名。即“峡路”。
唐武德元年(618)置,治所在临济县(今山东章丘市西北临济村)。辖境相当今山东邹平、高青等县地。八年(625)废。唐武德元年(618年),治临济县(今山东章丘市西北)。八年废。
东魏天平初置,属阳州宜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嵩县西南四十八里伊水西岸旧县乡。隋废。古县名。东魏置,治今河南省嵩县西南旧县堡。属宜阳郡。隋废入陆浑县。
在今江西萍乡市西八十里。《明一统志》卷57袁州府: 萧仙潭 “汇五溪之水。岸有石平坦,石下有泉。相传昔萧史尝休息于此”。
即今四川平昌县东北镇龙乡。《清一统志·保宁府二》:龙关镇“在巴州东三百六十里。州判驻此”。在河北省赤城县西南部、古长城脚下。面积287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龙关,人口 8560。唐设龙门
唐置,属北庭都护府。在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以西地区。后废。
亦作大羊。即今山东东平县北大羊乡。清光绪《山东通志》卷1《舆图志》:东平州(今州城镇)东北有大阳集。
在今河北怀来县西北二十里八宝山乡。清乾隆《宣化府志》卷5怀来县:八宝山,“《宣化镇志》:在新保安城北八里”。在北京市复兴门外、石景山区东部。原名黑山,后因附近产火石(石英石)、石灰石、红土、坩土(耐火
在今黑龙江省塔河、漠河二县南境。自伊勒呼里山分出,又分为二支: 一支东北走,界于盘古河与额木尔河之间者,为额木尔山。一支东走,界于盘古河与呼玛尔河之间者,为伊昔肯山及察哈颜火山。民国 《黑龙江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