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韩愈《原道》:“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杨子,杨朱),则入于墨(墨子,墨翟);不入于老(老子,老聃),则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韩意是说,崇信一种说法
指汉武帝。武帝葬茂陵,又曾作《秋风辞》,故以称之。唐代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清代王琦汇解以为并非因作《秋风辞》而称之为“秋风客”,“谓其在世无几,虽享年久远,不过
《三国志.魏书.吕布传》附《陈登传》:“陈登者,字元龙,在广陵有威名。又掎角吕布有功,加伏波将军,年三十九卒……备因言曰:‘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三国时,蜀主刘备十分看重陈登
《史记.高祖本纪》:“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企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谓乘军中士气旺盛之时用之。后以“及锋而试”比喻趁人有为之时加以任用。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七:“今之论人才者多称及
源见“曹社之谋”。指阴谋灭人国家。唐杨炯《后周宇文公神道碑》:“士女同叹于商墟,鬼神共谋于曹社。”
载:事。臭:气息,气味。 老天爷行事的时候,既无声音,也无气味。 意谓天道幽微玄妙,难以被人感知和认识。语出《诗.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孔颖达疏:“上天所为之事,无声音,无臭味,人
《孟子.公孙丑下》:“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欤?’孟子曰:‘可。……’”战国时,齐国大臣沈同以私意去问孟子,说燕国可以攻伐吗?孟子对此含混之问,故意先做了含混的肯定答复。孟子在下文中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晋书.隐逸传.陶潜传》:“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潜称疾不见,既而语人云:‘我性不狎世,……’弘每令人侯之……潜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进。弘乃出于相见,遂欢宴穷日。潜无履,弘顾
同“任竿拂巨鳌”。唐李白《大猎赋》:“龙伯钓其灵鳌,任公获其巨鱼。”
《淮南子.道应训》:“北方有兽,其名曰蹷,鼠前而兔后,趋则顿,走则颠,常为蛩蛩駏驉取甘草以与之,蹷有患害,蛩蛩駏驉必负而走。”后因以“駏蛩”形容关系密切、互相救助或狼狈为奸。唐韩愈《醉留东野》诗:“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