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阳侯之波

阳侯之波

楚辞》屈原《九章.哀郢》:“凌阳侯之氾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淮南子.览冥训》:“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之波,逆流而击。”高诱注:“阳侯,陵阳国侯也。其国近水,休(溺)水而死,其神能为大波,有所伤害,因谓之阳侯之波。”

后因以“阳侯之波”用指极有威慑和危害力的轩然大波。

文选》卷四张衡《南都赋》:“汰瀺灂兮舩容裔(汰,水波;瀺滑,音chánzhóu,水声;舩,船;容裔,起伏貌),阳侯浇兮掩凫鹥(浇,回波;凫鹥,凫,野鸭,鹥,海鸥,凫鹥,泛指水鸟。)。”


【典源】 《楚辞》 屈原 《九章·哀郢》:“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汉·王逸注:“阳侯,大波之神。”《淮南子·览冥训》:“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之波,逆流而击,疾风晦冥,人马不相见。”汉·高诱注:“阳侯,陵阳国侯也。 其国近水, 㲻(ni) 水而死。其神能为大波,有所伤害,因谓之阳侯之波。”

【今译】 传说阳侯是古代陵阳国侯,他的侯国靠近水,自己溺水而死。死后他的魂灵成为水神,能兴起大风浪,伤害人,称之为阳侯之波。

【释义】 后以此典指水神; 也借指风浪。

【典形】 波神、阳侯、阳侯波、阳侯伏、阳侯卷波、鼓波阳侯、傲阳侯。

【示例】

〔波神〕 唐·元稹《生春》之八:“织女云桥断,波神玉貌融。”〔阳侯〕 晋·左思《蜀都赋》:“吹洞箫,发棹讴; 感鲟鱼,动阳侯。”

〔阳侯波〕 金·元好问 《并州少年行》:“我欲横江斗蛟鼍,万弩迸射阳侯波。”

〔阳侯伏〕 清·纳兰性德《颜延年侍宴》:“江清冯夷俯,海静阳侯伏。”

〔阳侯卷波〕 唐·李白《为宋中丞祭九江文》:“惟神使阳侯卷波,羲和奉命。”


【词语阳侯之波】  成语:阳侯之波

猜你喜欢

  • 弊帷

    《礼记.檀弓下》:“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敝,同“弊”。后以“弊帷”借指马死。宋苏舜钦《先公之爱马以病寄他厩今死矣》诗:“俄传弊帷信,无复锦蒙亲。”【词语弊帷】   汉语大词典:弊

  • 瓮头醉

    源见“瓮间吏部”。称醉酒。元马麟《独酌谣》:“便当瓮头醉,笑解黄金貂。”

  • 东抹西涂

    同“东涂西抹”。清龚自珍《金缕曲.沈虹桥广文小像题词》词:“只东抹西涂还肯。两载云萍交谊在,更十行斜墨匆匆印。”见“东涂西抹”。【词语东抹西涂】  成语:东抹西涂汉语大词典:东抹西涂

  • 罢亥市

    《晋书.羊祜传》:“帝……以祜为都荆州诸军事、假节,散骑常侍、卫将军如故。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年。……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

  • 神州赤县

    同“赤县神州”。清李渔《奈何天.师捷》:“把中原厮扰,军声似海涛,看取神州赤县似蜃气潜消。”李大钊《青春》:“神州赤县,古称天之府,胡以至今徒有万木秋声、萧萧落叶之悲,昔时繁华之盛,荒凉废落至于此极也

  • 平子赋

    同“平子归田”。赋,指张衡《归田赋》。唐王维《送钱少府还蓝田》诗:“手持平子赋,目送老莱衣。”

  • 铁杵磨针

    《潜确类书》卷六十:“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后世谚语“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即本此事。后常以此勉励人刻苦用功,贵在坚持,只要有恒心,功

  • 片言酬凿齿

    源见“弥天对”。形容高智而善于对答。五代齐己《寄岘山愿公》诗之一:“片言酬凿齿,半偈伏姚秦。”

  • 知音

    源见“伯牙鼓琴”。比喻知己。三国 魏曹丕《与吴质书》:“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亦特指对作品能深刻理解、正确评价的人。南朝

  • 鸤鸠一视

    同“鸤鸠之仁”。清钱谦益《山东按察司按察使陶朗先授通议大夫制.继妻许氏加封淑人》:“有鸤鸠一视之德,效鸡鸣儆戒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