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长沮桀溺

长沮桀溺

长沮(jù句)、桀溺:春秋时,楚国叶(今河南叶县)地两名避世隐者。 此典指长沮、桀溺两位隐士讽刺孔子挽救西周制度所作努力。后以此典比喻避世隐居的高士,或逃避世事之人。 当时,孔子离开楚国叶地,返回蔡国(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在途中遇见长沮、桀溺并肩耕地,孔子看出是隐居乡间之人,就让子路(仲氏,名由,也字季路。孔子学生)去打听渡口在哪里。长沮说:“那个车上拉着缰绳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孔丘吗?”子路说:“是。”长沮说:“他是应该知道渡口之人呀!”桀溺问子路:“你是谁?”回答说:“是仲由。”又问:“你是孔丘门徒吗?”回答说:“是。”桀溺说:“天下到处都是动荡不安,而谁能改变这种现状呢?与其跟随躲避暴君乱臣之人,还不如追随躲避乱世之人呢!”。此典又作“效沮溺”、“问津”、“沮溺”、“津难问”、“耦耕身”、“沮溺耕”、“溺沮耕养”、“长沮耕”、“耦耕”、“耦耕夙约”。

【出典】:

史记》卷47《孔子世家》1928、1929页:“去叶,反(同“返”)于蔡,长沮、桀溺耦(ǒu藕,两人并肩)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渡口)焉。长沮曰:‘彼执舆(驾车)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然。’曰:‘是知津矣。’桀溺谓子路曰:‘子(古时对男子尊称)为谁?’曰:‘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悠悠(yōu yōu幽幽,随风飞起摇晃飘浮)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改变)之?且与其从辟(同“避”)人(坏人,指坏国君)之士,岂若从避世(逃避社会现实)之士哉!”

【例句】:

三国魏·王粲《从军诗》之一:“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犁。” 晋·陶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唐·李白《赠何七判官昌浩》:“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 宋·悔尧臣《表臣以阻水见勉》:“野叟津难问,贤人酒不空。”宋·苏轼《浣溪沙》:“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宋·苏辙《次韵王巩留别》:“请君速治鸡黍具,待我同为沮溺耕。” 苏辙《又次韵游小云居》:“永远林栖真有道,溺沮耕养亦忘情。” 宋·陆游《春雨》:“相呼长沮耕,分喜樊迟圃。” 清·汪琬《计甫草至寓斋》:“耦耕知未遂,相顾倍伤神。” 清·金衡《过友人别馆》:“耦耕夙约行当践,有伴巢由合荷锄。”


【典源】《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 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且而与其从辟 (避)人之士也,岂若从辟 (避) 世之士哉?’耰(you) 而不辍。”《史记·孔子世家》亦载。

【今译】 春秋时隐士长沮、桀溺在田中并排而耕,孔子从那儿路过,让子路去打听渡口。长沮问:“拉着缰绳驾车子的那位是谁?”子路说:“是孔丘。”又问:“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他就是知道渡口的人啊。”子路又去问桀溺,桀溺问:“您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又问:“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子路说:“对,正是。”桀溺说:“大道崩坏,天下像洪水一样滔滔横流,谁又能改变它? 你与其追随那逃避恶人的人,哪里如追随逃避整个尘世的人呢?”说完,又埋头耕作。

【释义】 后以此典指避世隐居的高士; 或形容退隐田间,逃避世事。

【典形】 长沮耕、津难问、沮溺、沮溺耕、沮叟、溺沮耕养、耦耕、耦耕身、耦耕夙约、问津、效沮溺、问津人、偶沮溺、沮溺心、问耦耕、桀溺耦长沮。

【示例】

〔长沮耕〕 宋·陆游《春雨》:“相呼长沮耕,分喜樊迟圃。”

〔津难问〕 宋、梅尧臣《表臣以阻水见勉》:“野叟津难问,贤人酒不空。”

〔沮溺〕 唐·李白 《赠何七判官昌浩》:“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

〔沮溺耕〕 宋·苏辙《次韵王巩留别》:“请君速治鸡黍具,待我同为沮溺耕。”

〔溺沮耕养〕 宋·苏辙《又次韵游小云居》:“永远林栖真有道,溺沮耕养亦忘情。”

〔耦耕〕 清·汪琬《计甫草至寓斋》:“耦耕知未遂,相顾倍伤神。”

〔耦耕身〕 宋·苏轼《浣溪沙》:“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耦耕夙约〕 清·金衡《过友人别馆》:“耦耕夙约行当践,有伴巢由合荷锄。”

〔问津〕 晋·陶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效沮溺〕 三国·王粲《从军诗》之一:“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犁。”


猜你喜欢

  • 嗔拳不打笑面

    《续传灯录.泉州云台因禅师》:“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嗔拳不打笑面。’”后用谓不欺和气善者。亦谓对人和气则可免遭欺辱。《金瓶梅词话》九六回:“他年少这般贫寒,你只顾打他怎的?自古嗔拳不打笑

  • 杨柳楼心月

    宋代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词意是写歌舞通宵,照耀歌楼柳梢头的月亮已经西下。后以此语喻彻底歌舞。元代孙周卿〔双调.水仙子〕《赠舞女赵杨花》

  • 其然,岂其然乎

    是如此的吗?难道真是如此的吗? 表示将信将疑之辞。语出《论语.宪问》:“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

  • 单衣适至骭

    源见“宁戚饭牛”。写贤才未遇,生活贫困。金元好问《麦叹》诗:“单衣适至骭,一剑又蒯缑。”

  • 官蚁穴

    源见“南柯梦”。指梦中富贵。宋黄庭坚《次韵幾复答予所赠三物》之二:“薰衣作家想,伏枕梦闺姝。游子官蚁穴,谪仙居匏壶。”

  • 钟鼓馔玉

    源见“钟鸣鼎食”。谓鸣钟鼓,食珍羞。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唐李白《将进酒》诗:“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明张居正《学农园记》:“绮衣灿烂,钟鼓馔玉,剥下自润,而不睹其艰。”并列 钟鼓,乐器,指

  • 缉柳

    缉(jī机):编织。也作“编柳”,即把用柳木制成的木片编结成书简。王僧孺(465-522年)字僧孺,东海郯(tán谈)(今山东郯城北)人。曾仕齐、梁,官至御史中丞。幼年聪慧,家贫,经常给人抄书来赡养母

  • 故宫禾黍

    禾:粟。黍:黍子,子实去皮后叫黄米,比小米稍大,为古代重要的粮食作物。《诗.王风.黍离序》:“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史记.宋微子世家》:“其后箕子朝

  • 三杰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

  • 室如悬罄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齐侯曰:‘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罄,通“磬”。杜预注:“时夏四月,今之二月,野物未成,故言居室而资粮悬尽,在野则无蔬食之物,所以当恐。”杨伯峻注:“磬之悬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