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金汤

金汤

“金城汤池”的简称。象钢铁一样坚固的城墙,象沸水一样的护城河。语见《汉书·蒯通传》:在秦末农民起义中,蒯通劝说范阳令徐公开城,向陈胜的部将武信君(武臣)投降。蒯通说自己要向武臣陈述利害,要武臣礼遇来降的范阳令徐公,否则燕赵一带城郡都因惧怕降而被杀而拼命固守,那么城墙就像钢铁铸成一般,护城河水也会象沸水一样难以接近,就难以发动进攻了。后遂以“金城汤池”或“固若金汤”为典,形容防守坚固。

【出典】:

汉书》卷45《蒯通传》2159页:“蒯通,范阳人也,本与武帝同讳(同名,都叫“彻”)。楚汉初起,武臣略定赵地,号武信君。(蒯)通说范阳令徐公曰:‘……臣因对曰:范阳令宜整顿其士卒以守战也,怯而畏死,贪而好富贵,故欲以其城先下君。先下君而君不利〔之〕,则边地之城皆将相告曰,范阳令先降而身死,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赞》:“神旌乃顾,递行天讨。金池失险,车书共道。” 南朝齐·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金汤非粟而不守,水旱有待而无迁。”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裴松之注引《吴书》:“带甲百万,谷帛如山,稻田沃野,民无饥岁,所谓金城汤池,强富之国也。” 唐·沈佺期《初冬从幸汉故宫青门应制》:“何必金汤固,无如道德藩。” 唐·杜甫《有感五首》之3:“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 唐·李山甫《上元怀古二首》之一:“尧行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可自由?” 宋·赵恒《西江月》:“一旦金汤失守,万邦不救銮舆。” 宋·欧阳修《与安抚密学启》:“边甿被德,蔚兴襦裤之谣;宸眷倚材,隐若金汤之固。” 宋·王安石《送程公辟守洪州》:“下视城堑真金汤,雄楼杰屋郁相望。” 宋·刘克庄《贺新郎·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 金·元好问《满江红》:“是往时,曾护国西门,金汤壁。” 清·俞万春《荡寇志》92回:“真是个金城汤池,一方雄镇。” 清·张一鹄《辰龙关》:“天地金汤险,由来王气终。” 清·丘逢甲《镇海楼》:“金汤空筹边略,觞咏难消吊古愁。”


【词语金汤】   汉语词典:金汤

猜你喜欢

  • 金莲炬

    同“金莲花炬”。金陈庾《吊麻信之》诗之二:“君恩未赐金莲炬,天阙俄成白玉楼。”【词语金莲炬】   汉语大词典:金莲炬

  • 扁舟挽不回

    源见“五鼓之歌”。形容地方官政绩卓著,受民爱戴。宋苏轼《徐州送交代仲达少卿》诗:“满城遗爱知谁继,极目扁舟挽不回。”

  • 朝闻夕死

    《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后以“朝闻夕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清王士禛《池

  • 守钱虏

    《东观汉纪.马援传》:“(马援)尝叹曰:‘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此事又见《后汉书.马援传》。《太平广记》卷三六〇“邓差”引《广古今五行记》:“终不如临沮邓生,平生不用,为守钱奴耳

  • 宣平负薪

    参见:许宣平

  • 囊中诗

    源见“锦囊佳句”。称集存的诗作。清吴伟业《盐官僧香海问诗》诗:“索我囊中诗,搔首不能对。”

  • 看山笏

    源见“拄笏看山”。借指闲游赏景。宋范成大《知府秘书遣帐下持新诗追路赠行辄次韵寄上》:“何时公三日,请泽看山笏。”

  • 解牛

    源见“庖丁解牛”。比喻观察事物透彻,处理问题得心应手。唐杜牧《牧陪昭应卢郎中在淮南縻职叙旧成二十二韵》:“谬陪吾益友,祗事我贤侯。印组萦光马,锋铓看解牛。”

  • 山公醉

    《晋书.山涛传》附《山简传》:“(山简字季伦。永嘉三年为征南将军,镇襄阳)简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时有童儿歌曰:‘山公出何许,往

  • 偶梗

    同“土偶桃梗”。清钱谦益《早发次士龙韵》:“偶梗休相笑,漂摇各断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