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

舍,古代三十里为一舍。三舍,约九十里。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不敢与争。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流亡至楚,楚成王待以上宾之礼,公子重耳非常感激。楚成王问他,您如返国为君,将怎样回报我?公子重耳答道:“美女、绸缎、玉器、羽毛、皮革、象牙,您这里应有尽有,那些波及晋国的,都是这里所剩余的,我实在想不出来用什么报答您。”楚成王说:“即使如此,总也得有点报答吧?”公子重耳说:“如果托您的洪福,我能回到晋国为君,将来两国发生了战争,那我就先后退九十里。如果还得不到您的宽大,那么我只好和您较量一下了。”五年后,晋楚交兵于城濮时,晋文公即下令晋军后退九十里。楚军统帅成得臣,仍然向前进攻,终于发生了城濮之战。

【出典】: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返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

【例句】:

明·李开先《遵岩王参政传》:“(王)仲子生有奇资灵性……年十三四,不惟尽通举子业,而且多读人书,受学于愧虚易时中,愧虚谓当退避三舍。”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10回:“贤姪少年如此大才,我等俱要退避三舍矣。”


述补 舍,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后退九十里,比喻对人退让。语本《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重耳答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儒林外史》10回:“两公子将此书略翻了几页,称赞道:‘贤姪少年如此大才,我等俱要~矣。”※舍,不读作shě。△多用于表示不敢相争或讨厌接触。→望而却步↔长驱直入 一往无前


解释舍:古代行军的里程单位,三十里为一舍。指后退九十里。比喻对人让步,不与对方较量高低,或表示回避。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春秋时期,晋献公宠爱骊姬,骊姬打算另立她的儿子为太子,于是害死太子申生,逼得公子重耳出逃国外。

公元前637年,重耳逃到楚国,得到楚成王的款待。一次,楚成王问重耳:“公子您假如返回晋国,用什么来报答我?”重耳回答说:“假如能够借助您的福气,得以返回晋国,那么以后如果晋、楚兴兵交战,我将后退九十里避让您。假如这样还不能获得您的谅解,那么我再与您周旋。”楚国大将子玉请楚王杀掉他,楚王说:“重耳志向宽广而勤俭,温文尔雅且彬彬有礼,跟从他的人都恭敬宽厚,忠勇有力。以后振兴晋国的应该就是他了。老天将要扶助他,谁还能够废弃他呢。违背天意一定会有大的灾难。”于是把他护送到了秦国。重耳得到秦国帮助,五年之后返回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

后来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然实现诺言,后退三舍以避让楚军。楚军将领子玉认为正可趁晋军的避让而进军攻击,没想到晋军早有防备。城濮之战最终以楚军大败而结束。

例句

她太泼辣,许多人见了她都要退避三舍。


【词语退避三舍】  成语:退避三舍汉语词典:退避三舍

猜你喜欢

  • 悬壶

    《后汉书.费长房传》:“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肆,店铺。壶,通瓠,这里所悬的壶,即壶卢,或写作葫芦,是行医卖药的幌子。后因称行医卖药为“悬弧”。元.张昱《拙逸诗》:“卖药不二价,悬壶无姓名。

  • 束蕴

    源见“束缊请火”。用为不出儿媳之典。唐白居易《得景娶妻三年无子舅姑将出之诉云归无所从判》:“虽配无生育,诚合比于断弦;而归靡适从,庶可同于束蕴。”

  • 盘根错节

    指树木的根干枝节盘屈交错,不易砍伐。多以此比喻事情繁难复杂,不易处理。虞翊,安帝初,任太尉李修郎中。当时,西羌入犯内地。大将军邓骘主张放弃凉州,致力北部边防,其他官员亦随声附和,而虞翊则坚决反对。邓骘

  • 梅市隐

    同“梅福隐”。唐司空曙《闲园即事寄陈公》:“近水方同梅市隐,曝衣多笑阮家贫。”

  • 夜烛青藜

    源见“青藜照阁”。谓勤学苦读。明 吾丘瑞《运甓记.剪发延宾》:“朝餐苜蓿,宁甘藿食之贫;夜烛青藜,敢愧熊丸之教。”

  • 庄姜恨

    《诗经.邶风.燕燕.序》:“《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东汉.郑玄笺:“庄姜无子,陈女戴妫生子名完,庄姜以为己子。庄公薨,完立,而州吁杀之。戴妫于是大归,庄姜远送之于野,作诗见己志。”诗云:“燕燕于飞

  • 调鹄

    源见“盐梅和鼎”。又《楚辞.天问》“缘鹄饰玉”汉王逸注:“言伊尹始仕,因缘烹鹄鸟之羹,修玉鼎,以事于汤。汤贤之,遂以为相也。”谓出任宰相。宋宋庠《寄长安端明王左丞》诗:“才包扬 马思,政续赵 张神。鼎

  • 汲戆

    同“汲黯直言”。宋李昴英《水龙吟.癸丑江西持宪自寿》词:“自信柴愚,真成汲戆,却无刘腻。”

  • 絮酒炙鸡

    源见“炙鸡渍酒”。指祭品。常用为悼念朋友之词。明方孝孺《与讷斋先生书》:“伏枕呻吟作一文,谨奉去,朔日奠……絮酒炙鸡,恐不蠲洁,不复赍上。”【词语絮酒炙鸡】  成语:絮酒炙鸡汉语大词典:絮酒炙鸡

  • 星驰电掣

    见“星驰电发”。《民国演义》123回:“好容易才把贵廷拉出旅馆,拖上火车,~的匆匆赶到,急急调度,已经来不及了。”【词语星驰电掣】  成语:星驰电掣汉语大词典:星驰电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