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笔
《汉书.贾谊传》:“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谊数上疏陈政事……。”
西汉贾谊文才出众,所遗文集,均为后人所称誉。后遂用为佳作之典。
唐.杜甫《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诗:“贾笔论孤愤,严诗赋几篇。”
《汉书.贾谊传》:“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谊数上疏陈政事……。”
西汉贾谊文才出众,所遗文集,均为后人所称誉。后遂用为佳作之典。
唐.杜甫《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诗:“贾笔论孤愤,严诗赋几篇。”
薄:迫近。浅:时间短。 太阳靠近西山,将要落下,老人只有一丝气息,将要断绝。寿命不长了,死亡就在旦夕。 比喻衰老的人临近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覆灭。语出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
《太平御览》卷四九引盛弘之《荆州记》曰:“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故梁湘东王云‘访酉阳之逸典’是。”二酉,指大酉山和小酉山,在今湖南沅陵境内。相传,小酉山石穴中有秦人留下的丰
源见“桓伊笛”。借指悠扬的笛韵。清王士禛《秋柳》诗之一:“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谁论?”【词语三弄笛】 汉语大词典:三弄笛
唐.杜甫《天末怀李白》诗:“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憎:厌恶、恨。意谓文章写得好,而作者的命运往往不好。因为文人多敏于世事,有感发而为文,便难免触怒权贵,获逆鳞之罪。清.李宝
《后汉书.张湛传》:“张湛字子孝,扶风平陵人也。……(建武)五年,拜光禄勋。光武临朝,或有惰容,湛辄陈谏其失。常乘白马,帝每见湛,辄言:‘白马生且复谏矣。’”东汉时,张湛为人忠直敢谏,他经常批评光武帝
同“开门见雀罗”。唐陶翰《燕歌行》:“雄剑委尘匣,空门垂雀罗。”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黄台瓜辞》:“高宗武后生四子,长曰孝敬皇帝弘,为太子监国,而仁明孝悌。武后方图临朝,乃杀孝敬,立雍王贤为太子。贤日怀忧惕,知必不保全,无由敢言,乃作《黄台瓜辞》……种瓜黄台下,瓜
同“覆水难收”。晋潘岳《伤弱子辞》:“叶落永离,覆水不收。赤子何辜,罪我之由?”见“覆水难收”。《后汉书·何进传》:“国家之事,亦何容易,~,宜深思之。”【词语覆水不收】 成语:覆水不收汉语大词典:
同“洛神”。宋刘筠《无题》诗:“身轻近识吴宫燕,目断还惊洛浦鸿。”
源见“苌弘化碧”。指含恨而死的烈士。柳亚子《“五四”感怀》诗:“红潮赤帜忍轻忘,埋血苌弘碧未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