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诗筒

诗筒

白居易《秋寄微之十二韵》:“忙多对酒榼,兴少阅诗筒。”自注:“此在杭州,两浙唱和诗赠答,于筒中递来往。”唐 潘远《纪闻谈》载:元稹在浙东做官,白居易在苏州做官,以竹筒装唱和诗,由驿使传送。后以“诗筒”指传递诗作的竹筒。元胡助《南城试院和王子肃韵》之二:“帘外官闲深院锁,诗筒来往不嫌多。”《红楼梦》二二回:“太监又将颁赐之物送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制诗筒,一柄茶筅。”


【典源】 宋·王谠《唐语林》:“白居易为杭州刺史,时吴兴守钱徽、吴郡守李穰,悉平生旧交,日以诗相寄赠。后元稹领会稽,参其酬唱,多以竹筒盛诗往来。”白居易诗题有《与微之唱和,来去以竹筒贮诗,陈协律美而成篇,因以此答》。

【今译】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与邻近的几位郡守及浙东观察使元稹(字微之) 以诗唱和,来往传递都以竹筒盛诗。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文人彼此寄诗词唱和。

【典形】 回筒、寄诗筒、诗筒、书筒、题远筒。

【示例】

〔回筒〕 清·朱祖谋《惜红衣·叔向邮示新词》:“倦轲随潮,回筒限日,病销吟力。”

〔寄诗筒〕 宋·周密《甘州·灯夕寄二隐》:“喜故人好在,水驿寄诗筒。”

〔诗筒〕 唐·白居易《醉封诗筒寄微之》:“为向两川邮吏道,莫辞来去递诗筒。”

〔书筒〕 明·李东阳《斋居和亨父》:“书筒忽东遣,诗檄已西传。”

〔题远筒〕 宋·黄庭坚《奉和王世弼》:“长篇题远筒,封寄泪空潸。”


【词语诗筒】   汉语词典:诗筒

猜你喜欢

  • 黄金台下客

    宋.恭帝《在燕京作》:“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原诗见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标题为《宋诗纪事》所加)赵显(xiǎn)是南宋王朝的末代皇帝,他被元人俘虏到大都,怀念临安而作此

  • 交口

    众口一辞。唐代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儁杰廉悍,议论证据古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词语交口】   汉语大词典:交口

  • 平阳客

    源见“平阳歌舞”。指贵戚的客人。唐陈嘉言《晦日宴高氏林亭》:“人是平阳客,地即石崇家。”

  • 渊渟岳峙

    渊:深潭。渟:水积聚而不流通。岳:山岳。峙:耸立。像渊一样深沉,像山一样耸立。比喻人品端庄,才德深厚。晋.石崇《楚妃叹》:“矫矫庄王,渊渟岳峙,冕旒垂精,充纩塞耳。”见“川渟岳峙”。晋·石崇《楚妃叹》

  • 柯烂归来

    源见“柯烂忘归”。形容世事变迁。宋张炎《风入松》词:“一从柯烂归来后,爱弦声,不爱枰声。”

  • 截鹤

    《庄子.骈拇》:“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鹤腿长,凫腿短,这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不可人为的加长或截短。比喻应顺其自然,不可随意损益。宋.陆

  • 禹迹

    《书.立政》:“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孔传:“以升禹治水之旧迹。”相传夏禹治水,足迹遍于九州,后因以称中国的疆域。《左传.襄公四年》:“芒芒禹迹,画为九州。”【词语禹迹】   汉语大词典:禹迹

  • 赤帻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安阳城南有一亭,夜不可宿,宿辄杀人。书生明术数,乃过宿之……夜半后,有一人,著皂单衣,来往户外,呼亭主……复有一人,冠赤帻者,呼亭主,问答如前,复喑嗟而去。既去寂然。书生知无

  • 猜意鹓雏

    源见“鸱得腐鼠”。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惧其侵夺已得之贱物。唐李商隐《安定城楼》诗:“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雏竟未休。”

  • 太乙藜

    同“太乙燃藜”。清顾炎武《拟唐人五言八韵.班定远投笔》:“太乙藜初降,兰台露未晞。”【词语太乙藜】   汉语大词典:太乙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