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言之成理

言之成理

谓说话有其自身的逻辑和道理。《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它嚣、魏牟也。”


主谓 话说得有道理。《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足以欺惑愚众。”△多用于表达,说理方面。→理直气壮 ↔强词夺理。 也作“言之有理”。


【词语言之成理】  成语:言之成理汉语词典:言之成理

猜你喜欢

  • 日计之不足,岁计之有余

    按日来计算觉得不足,按年来计算又觉有余。 意谓要从长远着眼,不能只图旦夕近利。语出《庄子.庚桑楚》:“居三年,畏垒大穰。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余。

  • 朝歌屠叟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八第二十四章:“太公望少为人婿,老而见去,屠牛朝歌,赁于棘津,钓于磻溪。文王举而用之,封于齐。……此四子者,皆尝卑贱穷辱矣,然其名声驰于后世,岂非学问之所致乎?”周朝姜太公微贱之

  •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

    食:同“蚀”。 君子的过失,好比日蚀、月蚀,无损于它的光辉。 也表示君子对过失毫不掩饰。语出《论语.子张》:“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孟子.公孙丑下

  • 罗伤翟廷尉

    源见“门可罗雀”。谓感慨门庭冷落。唐骆宾王《帝京篇》:“灰死韩安国,罗伤翟廷尉。”

  • 大礼议

    明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1522-1566年在位)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后,统治阶级内部在皇统问题上的政治论争。论争的焦点是如何确定世宗生父朱祐杭(yuán元)的尊号。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明武宗

  • 求三语

    源见“三语掾”。谓招才纳贤。唐王维《同崔傅答贤弟》诗:“更闻台阁求三语,遥想风流第一人。”

  • 康侯马

    《周易.晋卦》:“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周易.晋卦》坤下离上,说康侯(周武王弟封为卫康叔)曾得到武王赏赐的良马。后遂用为咏良马之典。唐.韩翃《送康洗马归滑州》诗:“青丝玉勒康侯马,孟水金堤滑伯

  • 巨卿白马

    同“巨卿哭”。明李东阳《畏吾村先墓忽枉刘司马见过感而有诗》:“巨卿白马期能到,范叔绨袍义可忘。”

  • 暴尪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尪。”晋.杜预注:“巫尪,女巫也,主祈祷请雨者。或以为尪非巫也,瘠病之人,其面上向,俗谓天哀其病,恐雨入其鼻,故为之旱,是以公欲焚之。”尪,音wāng,同汪音

  • 瞰亡

    窥视主人不在家而去拜访他。《孟子.滕文公下》:“阳货瞰( ㄎㄢˋ kàn 看)孔子亡也,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