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要言不烦

要言不烦

指讲话简略而又抓住重点。管辂(209-256年),字公明,平原(今山东平原)人。三国魏术士,精通《易》和占卜。一次,何晏邀请他谈论有关《易》的九个难题,并为其谈论折服。当时邓飏也在场,便问管辂:“都说你精通《易》,而为何言语中却一点儿也不涉及《易》的辞义呢?”管辂回答说:“凡是精通《易》的,都不谈论《易》。”何晏很欣赏他的回答,笑着说:“回答得可谓既简炼而又命中要害啊。”

【出典】:

三国志·魏书》《管辂传》裴松之注引《管辂别传》卷29第821页:“辂为何晏所请,果共论《易》九事,九事皆明……时邓飏与晏共坐,飏言:‘君见谓善《易》,而语初不及《易》中辞义,何故也?’辂寻声答曰:‘夫善《易》者不论《易》也。’晏含笑而赞之:‘可谓要言不烦也。’”

【例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33回:“我和你们说句要言不烦的话,阃以外将军制之,你们还有什么为难的不成?” 鲁迅《彷徨·高老夫子》:“是的,那--《中国国粹义务论》,真真要言不烦,百读不厌!”


主谓 要,扼要;烦,烦琐。言论、文章简明扼要。《三国志·魏书·管辂传》。裴松之注引《管辂别传》:“辂寻声答之曰:‘夫善《易》者不论《易》也。’晏含笑而赞之:‘可谓~也。’”鲁迅《彷徨·高老夫子》:“础翁的大作……‘中国国粹义务论’,真真~,百读不厌。”△褒义。多用于言谈或作文方面。 →言简意赅 片言居要 ↔博士买驴。也作“约言不烦”。


【词语要言不烦】  成语:要言不烦汉语词典:要言不烦

猜你喜欢

  • 江渡虎

    同“渡虎”。清邵懿辰《赠前制府周敬修先生》诗:“令渊徙鳄江渡虎,墨吏望风自引去。”

  • 枕上华胥

    源见“华胥梦”。犹言一觉美梦。宋苏庠《诉衷情.渔父家风醉中赠韦道士》词:“溪上月,岭头云,不劳耕。瓮中春色,枕上华胥,便是长生。”

  • 百万化鱼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进至邯郸,故赵缪王子林说光武曰:‘赤眉今在河东,但决水灌之,百万之众可使为鱼。’”东汉.刘林曾向光武帝刘秀献策,使决黄河水淹赤眉军,说那将使其百万之众化而为鱼。唐.杜甫《潼关

  • 福水

    酒的别名。明代田艺蘅《留春日札》:“酒曰福水,而陶翰林名曰祸泉。”清代翟灏《通俗编.饮食》:“按《晋书.地理志》,有福禄县,属酒泉郡。《水经注》所谓福禄水,由是县出也。俗呼酒为福水,当因乎此。”又《大

  • 断袖

    东汉.班固撰《汉书.佞幸传.董贤传》载:董贤字圣卿,云阳人也。父恭为御史。任贤为太子舍人。哀帝立,贤随太子官为郎。哀帝望见,悦其仪貌,拜为黄门郎。由是始幸,宠爱日甚。为驸马都尉侍中。“常与上卧起,尝昼

  • 九折险

    源见“王尊叱驭”。形容山路的曲折艰险。唐孔德绍《送蔡君知入蜀》诗之二:“灵关 九折险,蜀道二星遥。”

  • 方明

    《庄子.徐无鬼》:“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后因以“方明”借指帝王侍从之臣。唐张说《扈从幸韦嗣立山庄应制》诗:“既得方明相,还寻大隗居。”【词语方明】   汉语大词典:方明

  • 为无为,事无事

    以“无为”的态度去作为,以不搅扰的方式去作事。 古代道家所宣扬的清净无为思想。语出《老子》六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文选.张衡〈东京赋〉》:“为无为,事无事,永有民,以孔安。”薛综注:“

  • 钻逾

    同“钻穴逾墙”。清唐甄《潜书.除党》:“峻墙垣,谨防御,不与以钻逾之便。”【词语钻逾】   汉语大词典:钻逾

  • 左车略

    参见:左车良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