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其逆鳞。婴:触犯。《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后称人臣敢冒犯君主而作谏诤,叫“婴鳞”。参
《礼记.大学》:“是故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原谓开发财源有办法。后也指敛钱发财很有办法。元.钱霖《哨遍》套曲:“干生受,生财有道,受用无由。”主谓 原指开发
源见“拔才岩穴”。谓受到帝王的赏识重用。宋晁补之《西平乐.广陵送王资政正仲赴阙》词:“淮海甘棠惠化,霖雨商岩吉梦,熊虎周郊旧卜。”
源见“赵日”。夏天的太阳。唐刘言史《广州王园寺伏日即事寄北中亲友》诗:“曲池煎畏景,高阁绝微飙。”亦指夏天。金元好问《同白兄赋瓶中玉簪》诗:“畏景众芳歇,仙葩此夷犹。”亦比喻艰难的处境。宋梅尧臣《范景
一只狗看见了人叫,很多狗听到了叫声也跟着叫。 比喻随声附和,没有主见。语出汉.王符《潜夫论.贤难》:“谚云:‘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世之疾此固久矣哉!”《晋书.傅玄传附子咸》:“咸复以亮辅政专权,又
意谓上等医生治好病,下等医生治死人,而有病不求医生,可以抵得上一个中等医生(既治不好病,也治不死人)。语出《汉书.艺文志》引谚:“有病不治,常得中医。”《秇林伐山》卷一九:“治,古音迟。如治国之治,及
《文选》卷二十二晋.王康琚《反招隐》:“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今虽盛明世,能无中林士……推分得天和,矫性失至理。归来安所期,与物齐终始。”唐.吕向注:“康琚以为:混俗自处,足以免患,何必山林,然后
《国语.周语上》:“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韦昭注:“鸑鷟,凤之别名。”后因以“岐山鸣凤”指兴王道成帝业的瑞兆。明 邵璨《香囊记.琼林》:“起贤佐渭水飞熊,表嘉瑞岐山鸣凤。”
源见“献芹”。谓朴挚的诚意。用于谦词。明 邵璨《香囊记.问卜》:“且尽芹诚,躬调药饵,愿母病康宁如旧。”【词语芹诚】 汉语大词典:芹诚
源见“推敲”。形容苦心斟酌诗句。唐郑谷《次韵和王驾校书结绶见寄之什》:“勤苦常同业,孤单共感恩。醉披仙鹤氅,吟扣野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