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蓬头垢面

蓬头垢面

蓬,蓬松、散乱。垢,污秽。形容头发蓬乱,面孔肮脏。源于北魏封轨。封轨,字广度,渤海(今河北南皮)人,沉稳好学,博通经传。官拜著作郎、国子博士、廷尉少卿,为官方正。一次,在他家乡渤海任过太守的崔休有事私下求他,他婉拒说:“法是全天下的标准,不可因我们是故人使法失去了公平啊!”当时与轨以节操齐名的咸阳公高允的儿子高绰,也为政强直、清平,不惧权贵,但在尚书令高肇(外戚,政声不佳)升任司徒时,绰帮肇送往迎来,轨却不登门恭贺。绰环顾不见轨,才猛醒辞归,叹道:“我一生自认为不失规矩,仅看今日行为,不如封生远矣!”然而轨虽做人端方,却好美爱修饰,常衣冠楚楚。于是有人说:“大贤不修边幅,他怎么单单这样?”轨知道后,笑说:“君子应整其衣冠,重其仪表,难道蓬头垢面才算贤人?”也作垢面蓬头,蓬首垢面。

【出典】:

魏书》卷32《封懿传》764页:“轨……善自修洁,仪容甚伟。或曰:‘学士不事修饰,此贤何独如此?’轨闻,笑曰:‘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言者惭退。”

【例句】: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张老》:“后数年,(韦)恕念其女,以为蓬首垢面不可识也,令其男义方访之。” 元·《元曲选·杨景贤〈刘行首〉一折》:“我这般穷身泼命谁瞅问,蓬首垢面装痴钝。”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74回:“只见一人蓬首垢面,径造郑伯门前,跪哭而言之。”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40卷:“大娘自到孟家去,奴家情顾蓬首垢面,一路伏侍官人前行。” 清·钱彩《说岳全传》70回:“秦桧见那疯僧垢面蓬头,鹑衣百结……便笑道:‘你这僧人。’” 清·曹雪芹《红楼梦》77 回:“晴雯四、五日水米未曾沾牙,如今现打炕上拉下来,蓬头垢面的,两个女人搀架起来去了。” 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28回:“那犯人当中,有七、八个蓬头垢面的,那都不必管他。”


并列 头发蓬乱,脸上很脏。原比喻不修边幅,情性洒脱,后多形容头面肮脏、憔悴,生活穷困的样子。语出《魏书·封轨传》:“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高和《越轨诉讼》:“一个~的老妇人,向四周围观的人哭诉着她儿子的冤情。”△多用于描写人物容貌方面。→灰头土脸 ↔眉清目秀。 也作“蓬首垢面”。


【词语蓬头垢面】  成语:蓬头垢面汉语词典:蓬头垢面

猜你喜欢

  • 非人磨墨墨磨人

    不是人在磨墨,而是墨在磨人。 慨叹人生光阴消磨在笔墨之中。语出宋.苏轼《次韵答舒教授观余所藏墨》:“非人磨墨墨磨人,缾应未罄罍先耻。”鲁迅《准风月谈.禁用和自造》:“古人说:‘非人磨墨墨磨人’,就在

  • 无声无臭

    见〔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并列 臭,气味。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原指天道难以被人所感知,后比喻默默无闻,对外界毫无影响。语出《诗经·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严复《论中国之阻力与离心力》:“

  • 市门翁

    源见“吴市隐”。称弃官遁隐的高士。宋刘敞《同梅二十五饮永叔家观所抄集近事》诗:“观书太史氏,全性市门翁。”【词语市门翁】   汉语大词典:市门翁

  • 功臣狗

    同“功狗”。清赵翼《愍忠寺石坛相传唐太宗葬战骨处》诗:“岂乏功臣狗,兼多君子猿。”

  • 河梁别离

    同“河梁别”。唐权德舆《埇桥达奚四于十九陈大三侍御夜宴叙各赋二韵》:“明朝又与白云远,自古河梁多别离。”

  • 潘岳望尘

    源见“望尘而拜”。形容文人无行,对权势者卑躬屈膝。唐李瀚《蒙求》:“魏勃扫门,潘岳望尘。”

  • 陆绩怀

    同“陆绩怀橘”。五代齐己《谢橘洲人寄橘》诗:“洪崖遣后名何远,陆绩怀来事更长。”

  • 言行信果

    见“言必信,行必果”。郭沫若《沁园春·祝中日恢复邦交》:“从今后,望~,和睦万邦。”【词语言行信果】  成语:言行信果汉语大词典:言行信果

  • 猴雕刺

    源见“棘端猴”。喻斗巧。唐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斗巧猴雕刺,夸趫索挂跟。”

  • 潘岳闲居

    《晋书.潘岳传》:“岳姓轻躁,趋世利。”“既仕宦不达,乃作《闭居赋》。”《文选》卷十六晋.潘安仁(岳)《闲居赋.序》:“为河阳、怀令,……除长安令……亲疾,辄去官免。”“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