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荣公三乐

荣公三乐

列子.天瑞》:“孔子游于泰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曰:‘先生何以为乐?’曰:‘天生万物,惟人为贵,吾得为人,一乐也;男贵女贱,吾得为男,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负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后因以“荣公三乐”为旷达自适、知足自乐之典。唐白居易《晚起》诗:“荣公三乐外,仍弄小男儿。”


【典源】《列子·天瑞》:“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 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孔子曰:‘善乎! 能自宽者也。’”《孔子家语·六本》、《说苑·杂言》、晋·皇甫谧《高士传》等亦载。

【今译】 春秋时孔子游览泰山,见荣启期在郕之野行走,穿粗陋的皮衣,系草索的带子,弹琴唱歌。孔子问道:“先生这么快乐,是为什么呀?”荣启期回答:“我的快乐太多了。天生万物,只有人最宝贵。而我得生为人,这是一乐。人有男女之分,男尊女卑,而以男子为贵,我能生为男子,这是二乐。人生下来有在幼小时就夭折的,而我年已九十岁了,这是三乐。贫穷是士人的本色,死亡是人生的终点,我能守本色而达到终点,有什么可忧愁的呢?”孔子感叹道:“好啊! 是能自我宽解的人啊。”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达观处世,不以贫富、贵贱、生死为念。

【典形】 带索荣、老带索、鹿裘、启期乐、荣公三乐、荣乐、荣期带索、荣期三乐、荣启乐、三乐、四乐不言三、荣期乐、弹琴荣启期、嗜琴启期、荣先生老、启期传意、荣公言、荣启图、荣公乐天年。

【示例】

〔带索荣〕 宋·苏轼《和陶九日闲居》:“长歌振履商,起舞带索荣。”

〔老带索〕 晋·陶潜《咏贫士》 之三:“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

〔鹿裘〕 北周·庾信《奉和赵王隐士》:“鹿裘披稍裂,藜床坐欲穿。”

〔启期乐〕 唐·元稹《放言》之四:“孙登不语启期乐,各自当情各自欢。”

〔荣公三乐〕 唐· 白居易 《晚起》:“荣公三乐外,仍弄小男儿。”

〔荣乐〕 唐·李白 《张相公出镇荆州》:“荣乐一如此,商山老紫芝。”

〔荣期带索〕 魏·阮籍《辞蒋太尉辟令奏记》:“昔荣期带索,仲尼不易其三乐; 仲子守志,楚王不夺其灌园。”

〔荣期三乐〕 北周·庾信《荣启期三乐赞》:“荣期三乐,惟人与年。夫子相遇,即以为贤。”

〔荣启乐〕 唐·白居易《分司洛中多暇》:“天教荣启乐,人恕接舆狂。”

〔三乐〕 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启》:“将欲优游三乐,负杖以终年。”


猜你喜欢

  • 吹笙去

    源见“王乔控鹤”。谓仙逝,婉称去世。唐姚合《庄恪太子挽词二首》其二:“吹笙今一去,千古在逡巡。”

  • 爨下焦桐

    源见“焦尾琴”。指琴。也用以喻劫后仍堪用世的人才。何春旭《步步娇.缘感》套曲:“有幸时爨下焦桐,没幸时水上飘蓬。”【词语爨下焦桐】   汉语大词典:爨下焦桐

  • 三字狱

    参见后《莫须有》。偏正 狱,罪。遭诬陷,冤狱。语本《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明·李东

  • 三冬足用

    同“三冬足文史”。唐骆宾王《帝京篇》:“三冬自矜诚足用,十年不调几邅回。”元武臣《玉壶春》楔子:“凭着我三冬足用文章绝,挥翰墨,走龙蛇。”

  • 浣纱石

    源见“浣纱溪”。相传西施浣纱用石。唐李白《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花石》诗:“未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存……若到天涯忆故人,浣纱石上窥明月。”【词语浣纱石】   汉语大词典:浣纱石

  • 秦楼彩凤

    同“秦楼凤吹”。宋柳永《满朝欢》词:“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

  • 令威语

    源见“辽东鹤”。原指化鹤归乡的丁令威之语,此借指道人音讯。明高启《空明道人诗》:“海上几秋风,谁传令威语?”

  • 巢翠蕖

    参见:巢叶龟

  • 伯乐顾

    同“伯乐一顾”。唐张九龄《南还以诗代书赠京都旧僚》:“上惭伯乐顾,中负叔牙知。”【词语伯乐顾】   汉语大词典:伯乐顾

  • 白马负经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四:“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帝梦金神,长丈六,项背日月光明。金神,号曰‘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经像焉。时白马负经而来,因以为名。”又见郦道元《水经注.